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传真机>

电话传真机查询(传真机维修电话)

电话传真机查询(传真机维修电话)

更新时间:2021-12-08 01:38:33

7月

既有激动人心的奥运佳讯

也有牵动人心的水灾、疫情

广东高校招生录取正稳步进行

各地市开始试行暑期托管

……

在本月的辟谣“传真机”栏目里

东哥梳理了热点谣言和骗局

赶紧来看看吧!

疫情类

谣言

新冠疫苗含HIV病毒序列还入侵大脑?

真相

目前新冠疫苗中的刺突蛋白都基于新冠病毒上的刺突蛋白,并不存在其他病毒的序列。

事实上,HIV是逆转录病毒,狂犬病病毒是基因组为负链RNA的RNA病毒,这两者与以正链RNA为基因组的新冠病毒差了十万八千里,更谈不上新冠疫苗的刺突蛋白含有这两种病毒了。朊病毒是一种结构出错的蛋白,并能诱使同种正常蛋白也出现结构错误,与新冠、刺突蛋白一点关系也没有。

另一方面,现在获得授权被正式使用的疫苗都是通过肌肉注射来完成接种的,在这一过程中,相当于局部位置给药,不存在侵入大脑一说。

——北京青年报

谣言

不接种新冠疫苗不能出行?

真相

记者从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了解到,新冠疫苗接种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基本原则。对于个别地区出现对未接种新冠疫苗群体的限制通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已经关注并及时予以指导和规范。对于使用强制手段接种新冠疫苗的现象,国家卫健委一直给予重视。

今年4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表示,个别地方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出现了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这种做法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新华网

谣言

强制接种疫苗是为骗取医保基金?

真相

早在今年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就曾表示,新冠疫苗和接种费用由医保基金负担,财政对医保基金给予适当的补助,居民个人免费接种。医保基金主要动用历年的结余来负担,不影响当期基金的收支,也就是说不会影响群众当期的看病就医。

另外,新冠疫苗接种费用是有专项资金的,有严格、透明的审批流程,相关信息在各地人民政府官网、医保局官网等都能查得到。各地政府不会、更没有动机去骗取医保基金。

——上海网络辟谣

健康类

谣言

2021年更正了新的血糖标准?

真相

自1999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认定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毫摩/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此标准已在国际范围内达成共识多年,未曾改变。

这里的“2021年已更正”,其实指的是202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最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4.4~7.0毫摩/升”指这一指南中的“血糖控制目标”,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该指南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升的目标范围内;对于非空腹血糖,建议不超过10毫摩/升。重点来了,这里所说的“血糖控制目标”并不等同于前面提到的WHO发布的“血糖诊断标准”。

另外,4.4~7.0毫摩/升这一数据与旧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的完全一致,并没有更正。至于“3.9~6.1毫摩/升”,其实指的是新版指南中的空腹血糖正常参考范围为3.9~6.1毫摩/升,空腹血糖参考范围与血糖诊断标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带偏了。

——腾讯较真

谣言

一口隔夜西瓜8400个细菌?

真相

“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这一说法起源于央视7月7日《健康之路》栏目中的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经过简单清洗、但切过生鸡肉的刀和案板将半个西瓜进行切分,然后测试西瓜中的微生物,经过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结果发现,取样中的25克西瓜(我们吃一口西瓜的量)中含有约8400个菌落。

需要注意的是,“过夜西瓜一口吃下8400个细菌”是较为极端情况下的模拟实验结果。正常情况下,鲜切西瓜放进冰箱过夜并不会产生这么多细菌,但前提应保证西瓜的新鲜程度,保证切西瓜的刀、保鲜膜与冰箱环境的洁净程度。

其次,如果在超市购买西瓜时,买的时候已经被切开了,这个时候就要当心了,因为我们无法得知这个西瓜在常温下已经放置了多少时间。建议大家购买西瓜时尽可能购买未切分或者刚切分的西瓜。

——科学辟谣平台

谣言

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物更安全?

真相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色、香、味的品质,以及根据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事实上,是否加入食品添加剂是由食品性质和生产工艺决定的。对于蛋白质含量比较高的食品,必须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否则很容易腐败变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A食品中无毒的添加剂,在B食品中可能就严禁添加。因此,不能单纯以是否有食品添加剂来判定食品的安全性,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合规,用量适度,可以保障食品安全。而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保质期短,极易腐败变质。

——头条辟谣

教育类

谣言

要取消教师寒暑假?

真相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明确了暑期托管服务应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要引导教师志愿参与暑期托管服务,但不得强制。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并将志愿服务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根据《通知》,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依法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作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

——人民网

谣言

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

真相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

根据《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学校要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但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还要积极拓宽资源渠道,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使学生更好地利用暑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人民网

住房类

谣言

买房契税9月份要上调?

真相

据了解,目前关于契税税率的规定,根据的是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该条例第3条明文规定:契税税率为3%至5%。与今年9月1日开始实施、“升级”为法律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的相关规定完全一致,不存在调高的问题。

而目前大家买卖房屋时实际执行的税率,大多在1%到3%之间,根据普宅、面积等情况有所不同。这主要得益于契税税率优惠政策,该政策由国家进行调整,目前仍在继续执行。也就是说,各省份确定的契税税率不干扰现行优惠政策的继续执行,不存在提高税负的情况。

——中国证券报

回顾7月,

有哪些谎话被你一眼识破?

又有哪些谣言曾让你信以为真?

看完东哥的辟谣盘点,

你应该“心水更清”了吧~

不信谣、不传谣,

别忘了,

还要警惕这些网络骗局哦~

关键词:涉招生骗局

7月上旬,各大高校开始招生录取工作。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等待录取信息的紧张急切心理,设置“招生陷阱”诱骗考生和家长。

7月8日,教育部发布预警:只有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录取分数要求的,才会被高校录取,切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教育部还发布了两种常见的诈骗方式,并附上典型案例。

一、谎称“花钱可买大学名额”

案例

2020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上认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提醒

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态,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等方式,假冒高校招生人员、校领导亲戚等,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低分高录”“补录”等实施诈骗。

教育部“三十个不得”禁令中明确要求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无计划或擅自突破计划规模进行招生或违反计划管理要求调整计划,省级招办不得违反投档工作程序或在政策之外降低标准向有关高校投放考生档案,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降低标准录取考生、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

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以致上当受骗。

二、故意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案例

谢某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通过关系找到刘某为其办理某知名大学入学事宜。刘某表示通过第三方途径交纳48.5万元便可进入X大学商学院。9月中旬,刘某将X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某,并称实际入读的是X大学商学院,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谢某在刘某陪同下到X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向工作人员交纳学费等5.2万元,后发现就读的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刘某拒绝退钱,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提醒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并不一样。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上述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关键词:暑期出游骗局

又到暑期出游旺季,同学们、带娃族少不了订机票、火车票游山玩水,行万里路。广州市反诈中心综合分析往年同期相关警情,梳理出四大“雷区”。警方温馨提醒:暑期出游,勿忘防范诈骗!

01 网搜旅游网比价

误入山寨网站

往年同期,事主田女士向反诈中心报警,称网络搜索各大旅行网站查询机票价格,最终锁定一个机票价格最低的旅行网,便在该网站购买机票,支付成功后收到“出票成功”的短信。临近出游,田女士再次登录该网站,发现网站无法打开,尝试了几天依然无法打开,随后又拨打通知短信上留的电话,也无法拨通。田女士再仔细查看“出票成功”的短信,发现该短信并没有电子客票码,于是赶紧上该航班的官网核实,才发现根本没有自己身份信息对应的出票信息,原来自己登录的网站是山寨网,被骗约2000元。

警方提醒:

购买机票、火车票务必通过正规官网,相关APP务必通过正规途径下载,以防误入山寨网或钓鱼网站。

02 好心帮网友买机票

遇仿号冒充好友诈骗

去年同期,事主邵女士向反诈中心报警,称在微博上有人冒充其网友求助,称自己在国外因在网上购买机票无法付款让其代为购买。邵女士看该微博昵称及头像与此前一直联系的一名网友几乎一样,以为是同一人。对方称会通过网银转账给邵女士,让其代为购机票,并通过邮件发来航空公司购票联系人的邮箱地址让其联系。邵女士通过邮件联系购票联系人并向对方指定的2个银行账号转账将近2万元。转账后邵女士再联系该网友,发现无法联系,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警方提醒:

凡是自称亲友通过网络媒介联系要求转账汇款的,当事人务必另行通过其他途径再三核实。

03 收到机票“退改签”短信

联系上假客服

今年寒假,反诈中心曾接到大学生陈同学报警,称自己遭遇机票退改签短信诈骗,损失15000元。陈同学曾订购机票,不久后接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预订的HU****广州-上海09:05因故障已取消,如需办理退改拨打热线:00861-30******88(**航空)。”陈同学信以为真,便拨打短信预留的电话号码,“客服”称航班取消只能退改,并要收取退改手续费20元,让陈同学提供银行账号及交易验证码。陈同学在电话中向“客服”提供了5次验证码后,发现自己银行卡被扣2万余元,再次致电对方已无法拨通。

往年同期,一位学生家长向反诈中心报警,称其女儿购买机票后收到一条要求改签机票的通知短信,该家长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号码,对方自称某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因飞机故障要临时取消航班,会返还乘客400元误机费”,要求乘客提供银行账号进行收款。该家长轻信向对方提供自己名下的银行账号及密码验证码,随后收到银行发来的消费提醒短信,被盗转8888元。

警方提醒:

收到陌生号码发出的机票退改签通知短信,可通过114查询对应航空公司的官方客服电话,另行拨打咨询核实,或通过原订票平台APP咨询核实。

04 赶火车路遇骗子

“列车停运”改乘大巴

近日,事主崔某报警,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先后遇到一男一女,一人假扮同班次乘客与事主结伴而行,另一人告知“铁路塌方火车停运”可改乘大巴,并怂恿其同乘大巴,将其带至另一地点骗取2800元费用后消失,事主随后乘出租车回到火车站咨询才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

这类属于接触性诈骗

,不法分子往往是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拦住事主告知“铁路塌方、极端天气、事故等原因导致火车停运”,指引事主交钱改乘大巴或改签火车票。同时会有人假扮同班次乘客或老乡,声称与事主结伴而行让其降低警惕性,出于从众心理事主往往就相信了,一旦交钱骗子就会找各种机会消失,或是把事主带上非法运营车辆(没有安全保障)。

火车班次运行等信息要以官方公布为准,群众可自行拨打铁路部门官方客服电话咨询核实,

切勿道听途说。

关键词:冒充社保部门骗局

近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接到事主黄某报警,称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社保通知】您尚未办理新版电子社保卡,请于7月*日前登录m.*byv.cc办理,超时将被注销账户。

看到短信后,事主心想得尽快办理才行,于是就点击了短信里的链接,跳转到假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部”的网页界面。点击“在线办理”后,页面出现“旧版社保卡即将停止使用,请及时认证办理新版电子社保卡,点击‘立即办理’跳转至中国银联核实身份”的提示。

事主点击后界面跳转至一个银联卡界面,并按照界面提示依次录入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社保卡银行卡号、手机号码以及验证码,提交后手机马上收到了300元的扣费短信。事主大吃一惊,立即前往家附近的银行咨询核实,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告知其不存在这种操作,示意其立即报警。

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

如接到业务通知类短信(尤其是内含网址链接的),建议拨打“12345市政府服务热线”或另行联系对应的政府相关部门咨询核实。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咨询求助,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关键词:新型网购骗局

今年7月,大学生明明(化名)打算趁暑假换一台手机,无奈手上资金不足,便打算买一台二手手机。没多久,明明就在网上发现了一台价格合适的IPHONE11,于是便添加了对方QQ,经过一轮讨价还价,最终定好了2000元的价格。

对方先让明明自行下载“转X”和“转X专业卖家版”两个APP,称在APP上进行交易,随后对方又发来一个商品链接,明明点开链接后,发现跳转到一个类似“转X”的页面。

明明就在上面用微信支付了2000元。但是付款后,明明看到收款方竟然是“苏X易购”,发现不妥后,明明立即向对方提出了疑问,但是对方一直没有任何回应。登录真正的“转X”APP上也没有任何订单消息,原来一切都是套路……

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

除了假“转X”网站,假的“京X”、“淘X”、“闲X”网站也是骗子经常使用的诈骗手段。网上购物时,除了要认准大型电商平台,还要学会分辨网站的网址,陌生人发来的网址一定要再三审核,不然单凭网站页面难以分辨真假,容易造成损失。

关键词:支付宝账号升级骗局

广东一名应届毕业生小李(化名)接到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电话,该客服以其毕业为由,要求小李的支付宝由学生账号改为社会人员账号,否则会影响小李个人征信体系。小李相信了电话中的骗子,随后一步步掉入圈套。

该客服先叫小李下载名为“云视讯”的软件,接着叫小李加对接人员的QQ号。随即一位叫陈经理的男子在“云视讯”内通过语音通讯教小李如何操作。

首先,陈经理叫小李在微信“微粒贷”贷款12000元转到自己银行账号,再将贷款出来的钱转到对方指定账户内,“微粒贷”的贷款他会帮小李处理好,不用担心还款问题。随后他把小李拉进名叫“银监会管理”QQ群,在群内发送要小李转款12000元的消息,接着又让小李转4000元到另一个银行账号。陈经理还“提醒”小李不够钱可到“分期乐”贷款,后面他一次又一次叫小李贷款,小李意识到自己受到电话诈骗,便向公安机关报警。

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

支付宝都是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的,不存在学生账户改为社会人员账号情况。支付宝只有一个官方电话95188,不会用私人号码或者添加QQ、微信等联系用户,更不会让用户添加QQ群。

当接到陌生电话涉及贷款转账行为,请注意核实,不要轻易相信,避免钱财受骗。

◆◆

◆◆

策划:网信广东编辑团队

编辑:张锦华

校核:庞诗彦

点分享

点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