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复印机>

复印机对身体有损吗(复印机对人体伤害大吗)

复印机对身体有损吗(复印机对人体伤害大吗)

更新时间:2022-02-24 17:32:26

2017年,香港演员黄秋生在Facebook上发出了与父母的合照,他不是在晒幸福,而是要找爸爸。

黄秋生是中英混血儿,父亲是英国驻港政府的一名官员,当年母亲从内地逃难到了香港,两人一见钟情,诞下了幸福的结晶。沉浸在幸福中的母亲并不知道,对方在英国早已有了家室……黄秋生四岁时,父亲回到了英国,从此一去不返。

2018年3月27日,黄秋生找到了同父异母的双胞胎哥哥,三人相谈甚欢,约定以后要常常见面。仅仅3个月后,黄秋生在媒体面前承认自己在英国有一个二十岁的私生子,这个儿子比他和妻子吴惠贞的大儿子小三岁,比小儿子大三个月。

黄父有两个婚生子一个私生子,黄秋生也有两个婚生子一个私生子。人生简直是一台复印机,忠实的复制着父辈的故事。究其原因,肯定有人会说,“都是基因惹的祸”。

基因:“这个锅我不背。”

1990年,美英法德日中六国组成的科学家团队共同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个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它的目的是解开人体基因的秘密,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图谱。

从研究结果来看,人类基因总数大约在2.6万~3.9万个之间,只比果蝇的基因多几千个,跟之前有人预测的14万个相去甚远。科学家们以此得出了结论——基因在生命进化上可能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那么,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基因变异”是否能解释黄秋生父子相似的行为呢?对此,科学界也早有定论,基因变异仅仅能够阐明我们心理特性中1%~5%的部分,没办法完全解释我们的智商、性格或精神问题的成因。

2014年,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基因心理学家罗伯特·普罗明针对基因对心理特征的影响问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花了15年时间寻找这样的基因,却没有任何发现”。

那么基因到底有啥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两位领头专家之一的克莱格·文特尔认为,基因的数量仅仅能够保证我们拥有人类的基本特征,比如基本的外貌特征。

既然我们成为现在的样子并不是天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被《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的奥利弗·詹姆斯,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和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他的著作《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引用前沿研究成果,结合真实的病患案例、亲身经历和名人案例,解开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对基因的误解,深入阐释了我们性格的形成,以及家族的性格特征代际传递的原因不在于基因,而在于后天的培养模式。

幸福和不幸福的培养模式像血液一样在家族中世代流淌,想改变自己的未来,想让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我们天生非此。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每一个章节都解答了一个问题,他还贴心地在每章最后设置了固定板块——根据每一章的主题问题给出三条解决办法,让我们读完书后不仅能够明白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清楚地知道该怎么解决它们。

是什么让我们与父母如此相像?

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出生后,只需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独立生活,而我们人类至少需要5年。在这期间,孩子需要父母给予关爱和精神上的满足,父母也需要孩子给予精神上的快乐。孩子为了获取父母的赞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模仿父母的行为。

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认为,教育不过就是投入与产出、原因与结果的问题罢了。父母实施的三种行为模式和两种对待方式,是我们性格的成因,性格中积极的和消极的层面由此而来。需要注意的是,它们通常不会单独起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才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种行为模式之一——言传

我一岁半的女儿不爱吃青菜,每当她连吃几口青菜之后,我和家人都会夸她很棒、很乖,现在的她看见青菜会主动要求我们给她夹。

女儿有一套识字卡片,她喜欢把它们通通扔到地上,经常是我在前面捡,她在后面继续扔,但只要我把眉头皱起来,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她就能立即停下,跟我说她不扔了。

父母们总是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言行方式。

三种行为模式之二——身教

带女儿出门我都会带一些纸,预备她走累了可以坐在上面休息。这些纸通常来自街上散发的广告杂志,用的时候撕几张也算废物利用。但是当她某天撕掉我的书之后,我才发现,我不能告诉她撕书是不对的。因为在女儿眼里,那些被我撕掉的广告杂志是书,我书架上的书也是书,同样是书为什么不能撕呢?

相比父母主动教导的言传模式,身教在不知不觉间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更深刻,也更容易被人忽视。

三种行为模式之三——身份认同

用奥利弗·詹姆斯的话来说,身份认同就是孩子将父母的言行带入自身,并将其当做自己本身的一面。这种行为模式的根源来自孩子对父母的爱意或恐惧,他们用身份认同的方式模仿父母来表达爱意,或者避免与父母不同带来的不快。

奥利弗·詹姆斯曾写过一本关于办公室政治的书,他儿子8岁那年读到了这本书,并采用书中写到的逢迎策略极力赞赏了老师领带,使得老师十分高兴。虽然这种逢迎策略一旦被发现就会适得其反,但是儿子对奥利弗的兴趣产生的身份认同,间接表达了他对父亲的爱意。

两种对待方式之一——虐待

虐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父母偏爱别的子女、体罚等,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表明,所有父母都会有意无意地对子女进行或多或少的虐待,而他们很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过这种行为。

虐待产生的悲观情绪会在我们的身体里沉淀,与我们融为一体。这些悲观情绪决定了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对抗它们的方式就是将这种情绪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重演。

黄秋生母子被父亲抛弃,母亲精神出现了问题,她给黄秋生喝洗衣粉水,想跟他同归于尽,却不忍心看他不停呕吐,将他送到了医院。从小遭受父母双重虐待的黄秋生在长大后不仅与父亲一样,背着妻子与别人有了私生子,还让父亲缺席的状态在孩子身上重演。与吴惠贞结婚后没几天,黄秋生就和她分居了,两个儿子跟着吴惠贞一起生活。另一边的私生子和母亲一直住在英国,黄秋生也很少去探望。

如此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

两种对待方式之二——关爱

奥利弗·詹姆斯的《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说道,“如果希望婴幼儿长大以后,成为有安全感、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成为养育型的父母,就要给他们持续的关爱照料”。

相信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明白,父母对你赞赏的微笑、肯定的表扬、一起快乐的游戏等等温馨的场面,是不是想起来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试问哪个孩子不想要父母的爱呢?

父母的养育方式造成性格特征的代际传递

杜鲁门·卡波蒂小时候经常被一个叫奥德·汉德森的“熊孩子”欺负。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学校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准备了免费的午饭,家境贫困的奥德从来不要这些东西。在汉德森家的人看来,接受别人赠与的带有慈善性质的礼物,有损他们的自尊。

《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明确告诉了我们,导致心理特征在家族中世代相传的真正原因是后天的养育模式,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养育模式对人的影响最大。

幼年时的我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全部来自父母的教导,而父母的养育方式来自于他们的父母,这样追溯回去,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汉德森家族的人具有同样的性格特点。

家族性格特征的代际传递表现在后代对家族的思想观念、文化习俗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继承上。就像二战后纳粹大屠杀中幸存的犹太人,在他们的两代后人身上仍能看到心理创伤的痕迹。

生为人子,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在父母那里得到了关心、爱护、赞美等积极正面的养育,也会得到消极的养育,比如孩子被石头绊倒后哭着找妈妈,妈妈边安慰孩子边跟孩子说,“是这块石头绊倒你的吗?你看,妈妈打它了,它以后不会绊倒你了。”孩子就会明白,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接受了消极的养育方式,我们要试着控制它对我们的影响,并且不让它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延续。正如奥利弗·詹姆斯在《天生非此: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中提倡的那样,比起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不如多给孩子一些充满爱的正面教育,让孩子拥有富足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