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考勤机>

人脸识别考勤机用照片可以解开吗(人脸识别考勤机解锁教程)

人脸识别考勤机用照片可以解开吗(人脸识别考勤机解锁教程)

更新时间:2022-03-06 22:47:57

不久前,国家通用电子元器件及产品质检中心,对市面上的一批智能锁进行了抽查,结果抽查结果是:不仅密码锁和指纹锁表现欠佳,人脸识别类智能锁全部不合格!用照片即可打开智能锁。

这不禁让我们担忧,原本以为既先进又靠谱的人脸识别技术,竟然并不够安全,如今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在生活各个方面,我们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它吗?

人脸识别破解事件频出

在此次智能锁抽查中,抽查到的四种人脸识别智能锁存在着共同问题——无法准确分辨真实的人脸和面部照片。通过相机拍摄同一个测试对象面部不同角度的照片,并靠近智能门锁的摄像头进行测试,当使用正面的照片靠近摄像头某一位置时,门锁就开启了。

但其实这已经不是人脸识别第一次被破解的事件了,2016年时,就有报道发现,黑车司机能够利用软件手段,破解滴滴、Uber等网约车平台的人脸识别司机认证。这些黑车司机正是利用了一种能够“让照片张开嘴”的APP,突破了面部认证中的活体检测环节。

除了直接使用照片和利用软件破解等方式,还有更高明的3D打印技术。2018年12月,国外就有人通过对自己头面部进行多个角度的摄像,将自己的头部用3D打印技术完全模拟打印出来,并对5台不同品牌的手机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在iPhoneX、LG G7 ThinQ、三星S9、三星Note 8、一加6这五种机型中,只有苹果的IphoneX没有被假人头模型骗过,其他四种安卓机型都被假人头成功欺骗并解锁进入系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技术漏洞时刻让我们感到担忧。

无处不在的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的应用之广,相信大家如今都深有体会。2018年被称为“生物识别应用元年”,金融、政务、安防、考勤、医疗、消费等各个领域,人脸识别的出现频次越来越多了。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已有超170个城市的政务服务支持“刷脸办事”。查询、提取公积金、电子证件、交通缴罚、个税申报、一网通办等服务都可以直接通过刷脸技术,不用再携带众多材料来证明“我”就是“我”。

在金融安全领域,无卡取现、线上开户、移动免密支付等人脸识别服务也都纷纷上线。

出行、住宿等以往需要身份证人工肉眼比对的场景,现如今也接入了人脸识别技术,节省了大批人力、也节省了效率。

人脸识别的应用越来越广,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心里不禁有点恐慌呢?

如果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人模仿我的面?统一老坛酸菜…….咳咳,不好意思走错片场了。重新来,如果有人能够模仿复制我的脸,那么会不会在以上这些场景里,通过照片、软件和3D打印技术,假冒我的身份,侵犯我的切身利益呢?

要彻底解决心头的疑惑和恐慌,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刷脸识别到底是如何工作的,那些破解技术又是突破了哪一个环节得以成功的。

你有手段,我有对策

人脸识别的流程大致分为图像信息的接收、处理、对比、鉴别等流程,而目前主要的安全漏洞在于人脸特征提取对比环节和活体检测环节。

人脸特征提取环节里,低端的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五官距离和脸型的平面特征识别,这种方式已经基本被淘汰了。为了避免化了妆、戴上眼镜、换个发型就识别不出来,也为了避免照片假冒顶替,如今的人脸识别往往会通过3D的骨骼识别技术,这种技术较大可能的消除了平面照片假冒的可能。除非你整容还把骨头也动了很多,否则轻度整容和化妆服饰等因素不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在活体检测环节中,则会加上张嘴、眨眼、点头和摇头的环节。尤其是点头摇头环节,是为了保证被测试对象必须是立体的,基本消除了照片顶替的可能。

有人会说,那3D打印一个橡胶人皮面具然后露出眼睛和嘴巴部分还是有可能实现假冒的!确实,这个风险依然是存在的,不过这类操作对3D打印机的精确性会有较高的要求,现在人脸识别技术依然在不断细化人脸模型的识别技术,加上表情的动态识别辅助,也可以较大程度的解决这一漏洞。

然而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全的人脸识别流程下,依然还会有智能锁被照片打开的事情发生。

智能锁你别碰

目前,市场上的人脸识别功能大多是通过大型第三方平台的云端接入实现的。一些小的企业在调用第三方“人脸识别”服务时,没有严格按照一个安全的规范来做,接入流程不够严谨,甚至经常出现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而舍弃安全性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在技术实力不强的小公司十分常见。

因此市面上就出现了各种良莠不齐的应用和产品,智能锁行业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商品的推广信息里有多少的水分我们谁也不知道,如果盲目购买小厂家的产品,可能就会承担“照片开锁”的风险。

在2018年10月底,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就发布了智能门锁质量安全消费警示。尤其强调了在人脸识别领域的风险较高。提醒民众谨慎购买相关产品。

淡定点,别慌

当前,国内做人脸识别的商业应用的公司已经很多了,BAT里面阿里收购了face (视觉识别四小龙之一);腾讯有优图;百度更是有自己的研究院,还有视觉识别领域四小龙的商汤、依图、云从等,都是比较靠谱的企业。

绝大部分的金融领域和政务安全领域的人脸识别功能,接入的都是以上较大平台的服务,相对安全。

同时,从技术的角度上看,人脸识别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不可避免的错误率。假如一家公司说自己能做到亿分之一的错误率,通过率能做到98%以上,多半是虚假宣传,在实际使用中是很难达到。因此为了避免技术上的失误,金融领域和政务领域往往会用多重验证的方式增强成功率,极大降低了身份盗用的可能性。

所以在面对人脸识别的功能性风险,大家不用过于惊慌,但是依然需要在以下方面注意!

1、不要在不知名或非官方的服务机构随意使用人脸识别信息录入功能,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采集。

2、在购买安全设备如智能锁等人脸识别功能的产品时,认准知名品牌厂商,在官方渠道进行购买。

3、注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社交网站上如果有完全公开的图像或影像资料发布,最好不要同时暴露自己的实名信息。

隐私问题悬而未决

为什么智能锁被照片开启会让我们有如此的焦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这个信息极度充分流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照片发布在公共网络中。

一方面,你的图片可能会被人脸识别的技术公司从网上用技术大量下载,来“培训”自己的图像识别技术,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成为图像库的一份子

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从事图片搜集售卖的违法人士,将你在社交网络上的图片用于种种不堪的目的,甚至印在酒店的小卡片上。

像这样成套的图片和视频集合,在技术上是足够3D打印技术建立人脸图像模型的。一旦3D打印技术成熟到能够便利的打印出人脸模型,那么就不仅仅是只有美女帅哥图片可能会被不法盗用,我们发布的图片视频,如果结合我们暴露在公共网站的实名信息,岂不是真的会被人头戴着面具顶替身份呢?

同样的,人脸识别技术也存在道德伦理的风险,斯坦福大学一个科研小组研发出新的图片识别人工智能算法,其作用是凭借照片分辨出个人性取向,能够较简单地判断其是否是异性恋或同性恋,这无疑会令一些少数人群的权益受到损害。

人脸识别,便捷性与风险性共存。

未来,不仅是你的脸,还有你的声音都是识别一个人身份的方式。

我们期待技术的进步,也要注意个人的信息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