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考勤机>

考勤机打卡记录怎么恢复(考勤机打卡记录多打了怎么删除)

考勤机打卡记录怎么恢复(考勤机打卡记录多打了怎么删除)

更新时间:2021-12-10 07:01:53

澎湃新闻记者 吴英燕 董怿翎

位于多伦路的公啡咖啡馆,90余年前曾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下称“左联”)交流的固定点。与公啡咖啡馆紧挨着的是公啡书社,书社的书架上陈列着“鲁迅”主题的书籍。

多伦路,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散布着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冯雪峰、丁玲等名人故居,还有左联纪念馆。多伦路曾是一处网红地,2001年,被列为上海市特色文化街,2010年,成为上海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街(下称“名人街”)。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东面入口。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董怿翎图

从多伦路东面进入名人街,便能看到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下称“多伦美术馆”),刚结束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虹口社区样本展便在这里举办。如今,多伦美术馆、公啡咖啡馆是一些年轻人的拍照打卡点。

在这条550米的路上,你能看到开在花园洋房里的西餐厅、一排齐整而少有人光顾的古玩店、三两家咖啡店,以及路上为数不多的游客。

在四川北路-海伦西路-宝山路-横浜路-多伦路地块,是占地面积十多万平方米的多伦路二期,动迁于2015年启动,目前已基本完成,但二期建设尚未进入实质性阶段。

多伦路街区示意图,参考天地图·上海绘制,图中标示点位未包含全部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

从“游人如鲫”到“稍显冷清”:人去哪了?

“热闹非凡,反响热烈”,是多伦路“老土地”丁沪对多伦路刚开街景象的描述。

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沿街有拉黄包车的,好像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还有一家酒家,叫咸亨酒店,门口站了个吃茴香豆的孔乙己,浓重的文化感扑面而来。“咸亨酒店刚开张的时候生意好得不得了,我还有张贵宾卡,朋友来了就到那里去聚餐。咸亨酒店给多伦路留住了许多人。”丁沪口中的“咸亨酒店”就是如今已歇业的古玩城。

已经歇业的古玩城。

虹口区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便开始挖掘多伦路的文旅资源。根据上海文化年鉴(2000),1996年-1997年,虹口区政府先后将鲁迅、郭沫若、矛盾等文化名人寓所和十处历史文化旧址挂牌;1998年,在上海旅游节期间推出了十大文化名人故居旅游专线;1999年,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原则下,提出将多伦路建为文化名人街的思路,并列为虹口区政府1999年实事之一。

1999年4月8日,名人街改建工程启动,10月22日,一期竣工。据上海经济年鉴(2000),“开街以来游人如鲫,络绎不绝,一家家内容不同、异彩纷呈的民间收藏馆使游人们流连忘返。”但时隔20余年,曾经喧闹的多伦路已不再,在丁沪看来,现在的多伦路“稍显冷清”。

有三十多年“街拍”经历的民间摄影师寿幼森告诉澎湃新闻,四川北路附近区域的居民大量搬离,原有四川北路的消费主力人群消失,所以多伦路上的人也不多了。“现在,一天能看到好几批团建活动,但因为这些都是团体活动,所以很少有人会坐下来消费。”

最近一个月,澎湃新闻记者去了近十次名人街,看到老建筑前总有人在拍照打卡,其中以中年人居多;在L型马路的转角附近,几乎每次都能看到拍婚纱照的准新人。与寿幼森的观察一致,澎湃新闻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多伦路上的团体活动不少,但是人气远不及武康路、愚园路等历史文化街,甚至还不及秦关路至溧阳路之间的四川北路,那一段有附近市民采购的市场、各类小吃店,还有大批等候订单的外卖小哥。

自多伦美术馆的入口进入名人街,沿途商铺不多且分散,数幢老建筑无人居住、大门紧闭。经过夕拾钟楼向右前行,左右两侧大多为古玩、旧书店,工作日鲜少看到有人光顾,周末偶尔见到几个古玩爱好者进店挑选玉石。茶室、咖啡店中有不少是熟客,也有包场做活动的,但总能找到空位。

多伦路转角处。

周末,老师带着孩子在街角写生。

“多伦路需要提升人气”,寿幼森认为这是多伦路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为了留住人,特别是吸引年轻人,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在做各种尝试。

2018年,虹口区制定发布了《关于全力打响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作重点之一包括;启动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提升计划,逐步恢复电影小舞台、鸿德堂夏至音乐日、文化集市等特色文化活动,带动街区人气和知名度提升。

左联会址纪念馆于2020年更新完毕对外开放,原来100平米的展厅扩展到350平米,公教部负责人张薇瑾告诉澎湃新闻,此次更新紧跟当下的潮流,用了很多的多媒体互动的设备,游客在看历史故事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历史上的文艺青年的情况,新拓展的三楼展厅展示了左翼文化运动时期的各类文学、音乐、电影和美术作品。2021年,纪念馆推出了一个针对青年人的沉浸式剧目《青春为祭》。

多伦美术馆自2019年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开街20周年时,便开始对公共艺术融入社区进行探索和时间,先后举办了“步履不停”“异质越野”展览。2021年,美术馆也参与策划并承办了城市空间艺术季虹口区样本展。

四川北路街道试图让年轻人在宣传讲好多伦路红色故事的同时产生外溢效应,比如文化消费。2021年8月19日,由虹口团区委、四川北路街道共同打造的虹口区首个开放式街区型青年中心“多伦路红色文化街区青年中心”正式运营。

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表示,未来还将推出多伦现代艺术馆“行走多伦3.0”系列活动,以及多伦文化艺术空间3D裸眼和全息投影体验项目等。

多伦文化艺术空间。

商户也在努力。公啡书社主理人罗颂告诉澎湃新闻,书社最初以为一些轻松阅读的书籍会更受欢迎,但是销量并不好,后来结合了多伦路的文化特色,将文化活动和书籍选品的重心转向文史哲领域后,书店经营情况明显好转。2020年底,公啡咖啡馆推出红色剧本杀等角色扮演的游戏体验活动。

但惆怅的商户也有。2016年,老吴辞去国企工作,和朋友一起到多伦路创业开餐厅,因为对多伦路的爱,他专门做了一款特调,取名“多伦路往事”,但他对多伦路这些年的发展感到惋惜。

从文博到文旅再到创新街区:摇摆的定位

调整新业态,是虹口区政府“十四五”时期开发建设多伦路的工作重点。

2021年的虹口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在多伦路、四川北路等区域打造新的消费热点和文化热点,加快建设中部商旅文体新地标。在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报告中,都提及了多伦路的业态调整。

而管辖多伦路的四川北路街道在其“十四五”时期社区发展规划中明确,将多伦路打造为以文化消费、文化活动体验为主题的“趣生活”创新街区,可以让人驻足停留、交流参与的公共开放空间。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知情人士了解到,多伦路的新定位将面临两方面的挑战。首先,定位发生变化意味着多伦路上的商铺需要“腾笼换鸟”,这在当前操作起来成本高昂,不仅因为资产价格增长,而且除了国企运营的空间外,多伦路上有部分房屋归个人、名营企业和市属单位所有,还有部分房屋产权有着历史遗留问题。

其次,向文创街区转型意味着要增强“可漫步”的属性,但是多伦路到目前为止尚未被确定为“步行街”,其本质是一条马路,机动车可通行,并且周围缺少停车场,因此目前的配套还未能支持文创街区的定位。同时,由于多伦路处于居民区,如何平衡功能开发和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也是完成定位变化的挑战之一。

多伦路北段,古玩店旧书店聚集。

多伦路的新定位,与20年前相比已有大变化,而在这期间,多伦路的定位几经调整。

本世纪初,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定位是“名人故居,海上旧里,文博街市,休闲社区”。正是在“文化旅游特色街”这样的定位下,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形成了以文博、古玩为特色的商业街,一批收藏夹来此落户创建民间收藏馆。

澎湃新闻记者翻阅了虹口区从“十五”到“十四五”合计五个五年规划。其中,“十一五”规划(2006-2010)共有10处提及多伦路,这是截至目前为止,提及多伦路最多的一次五年规划,可见当时区政府对多伦路开发建设的重视。规划提到多伦路二期开发正式启动,明确了多伦路二期工程的定位:“建设集文化休闲、商业、旅游、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时尚公共生活空间”。规划还提及在多伦路周边区域形成专业服务业集聚,积极引进知名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

但是,到了虹口区“十二五”规划(2010-2015),多伦路的定位发生了一些变化:依托多伦路、虹口足球场等场地设施资源,积极引进知名演艺经纪公司、赛事组织者和演出团体,做大做强体育赛事和演艺娱乐业,不断提升娱乐产业能级。在此次的规划中,多伦路新增了“十一五”规划中没有提及的演艺娱乐业。而“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仅有一处提及“多伦路”——“加大对溧阳路、山阴路、多伦路、提篮桥地区等历史文化建筑及风貌的多元功能开发。”据对多伦路关注多年的策展人苏杭介绍,在2012-2016年期间,多伦路在名人故居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博经济产业为主导的旅游型街区,一系列民营博物馆、古玩店、二手书和旧家具售卖的店铺被引入街区。

虹口区“十四五”规划对于名人街的要求是“加快开发建设”。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多伦路二期将由央企打造,目前还在前期规划阶段。该受访者认为,多伦路未来的发展亟需顶层设计,明确道路属性后,各参与方才能有的放矢。对于沿街店铺,空间较大的,可以由管理方企业出资租借并引入商家,起到业态引领的作用;小商铺的业态则可通过市场的力量自然地调节、更换。

多伦路南段空置的老建筑。

从政府主导到多主体共治:谁的多伦路?

上世纪90年代初,为实现对多伦路全面的保护和整体开发。虹口区成立多伦路开发建设管委会,将多伦路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交由管委会负责。而居民相关事务,包括社区管理、治安、创文等方面的事务,则属于属地化管理范畴,由四川北路街道负责。

据上海地方志,1999年7月,虹口区委、区政府打破行业分割,成立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联合发展集团(2004年更名为上海长远文化集团),实施场园一体化运作机制。其中集团子公司上海多伦文化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管辖多伦路文化街。

为提升商业街的品质,提升整体功能,在多伦路一期改造项目获得广泛好评后,2001年,多伦路二期改造开发被提上议程。

据虹口年鉴(2002),虹口区计划用三年时间,以多伦路为轴心,在东起四川北路20万平方米的街区内建设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海派风情,时尚的艺术氛围,国际化的旅游景观”特色的文化、娱乐、体育、旅游、房产等开放型、国际化的文化生态社区。

名人街的二期保护性开发,采取政府和上市公司合作的运作模式:政府负责制定规划、政策指导、开发定位、引导管理以及对开发进行全面支持。通过吸收社会资本,为多伦路产业化发展以及整体推进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2005年,利嘉股份竞得多伦路二期1号地块,但因遭遇资金、拆迁等问题,项目进展缓慢。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多伦路二期旧改于2015年启动,而比多伦路晚一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街的武康路,当时正在被打造成为徐汇区历史文化旅游名牌。

从东横浜路望向多伦路,左右两边是多伦二期地块。

在经历了城市粗放式快速发展期后,中国的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这也意味着新阶段的城市更新要从粗暴的拆除转为更加注重对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细化街区文化定位和功能区分。那么,对于街区的治理,也应从以政府主导转为多主体共治。

2021年,上海市出台了《城市更新条例》,其中提到物业权利人以及其他单位、个人都可以向区政府提出更新建议,作为确定更新区域的重要参考。苏杭认为,放在多伦路这个案例上,建立健全城市更新公众参与机制,依法保障公众在城市更新活动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对工作机制的探索。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街道、在地商户和居民需要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各方声音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创造异业对话的机会。

四川北路街道社区党建办负责人洪琦告诉澎湃新闻,在四川北路街道工作近七年,令他印象最深的有海上旧里解说团。以丁沪为代表的一批老党员,由于对社区历史变迁了解,加之对社区的感情,自发开展讲解,成立了海上旧里解说团,把多伦路的历史记忆传递给更多的人。丁沪说,自己一辈子没有“挪过窝”,正是出于对多伦路的感情。

但是要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社区共治中,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多伦美术馆馆长曾玉兰表示,美术馆设置了开放的空间,但居民参与比较有限。“(居民)还没有真正地和我们发生对话,比如他来质疑你,认为这个东西不好,你们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虽然公众的反馈还比较薄弱、单一,但曾玉兰认为不断的尝试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和真正协商式的公众参与。

在刚刚结束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三明治团队参与了虹口社区样本展,多伦路的“局外人”用一场“在地叙事学”的新实验走进多伦路。三明治创始人李梓新说,这次工作坊将“记忆”和“叙事”的主导权交还给与虹口以及多伦路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参与者。

城市更新涉及到众多市民的切身利益,从规划编制初期开始就应该广泛地与市民交流,了解市民的利益诉求,倾听市民的规划建议,同时也能让市民了解更新项目的难处。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侯丽看来,通过公共空间微更新、设施综合整治与逐步完善的社区服务,提供一个并非建设终极想象的理想社区、而是满足当下生活需求、提供具有渐进式更新发展的可能。这对历史街区更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

来多伦路打卡拍照的市民。

结语

人是城市更新的目的。正如多伦路老居民丁沪所说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是城市的主体。有了人,就有了文化,就有了故事;有了人,建筑才有了生命。

多伦路转角的西餐厅,老吴坐在树荫下喝着咖啡,他说自己最喜欢夜晚的多伦路,很安静,希望多伦路成为一个“让大家能停一停,坐一坐,看一看的地方”。

责任编辑:沈关哲

校对: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