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碎纸机>

武汉办公室碎纸机品牌哪个好(大型办公碎纸机品牌)

武汉办公室碎纸机品牌哪个好(大型办公碎纸机品牌)

更新时间:2022-02-14 12:12:49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逸菲/文

2020年初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收到了一个确诊家庭的求助。在多地​亲人奔赴武汉的一场家庭春节聚会中,8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其中两人去世,而当时,身在武汉之外心焦的儿女们却进不了武汉。2020年2月份,收到求助信息后,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对这个家庭进行了独家关注和求助帮忙。

时间来到了2022年1月中下旬,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仍时有爆发。而从不幸患病,到治愈出院,到目前的这即将两年的时光里,这个家庭又经历了什么?今天,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再次联系上这个家庭,请他们讲述了感染新冠后的这两年。

家庭聚会被新冠肺炎击碎,一家8人感染新冠肺炎

2019年12月,武汉老先生李英侠的老伴儿因孙女结婚,回到湖南,把老先生留在了武汉。子女们经商量,决定相聚武汉,一是照顾他们92岁的父亲,二来陪老先生过春节。

2019年年末和2020年初,李怜与大姐、三妹等6人,相继从上海、海口、长沙等地,赶到了武汉团聚,这是分散在各地的子女,自母亲去世、父亲再娶后,8年来首次聚齐陪父亲过年。

但这温馨团聚的一幕,被​新​冠病毒无情击碎。家庭里,李怜等8名家庭成员感染了​新​​冠​肺炎。2020年2月2日,老父亲李英侠被病毒“杀死”在自家床榻、姐夫吴耐也无力抵抗来势汹汹的病毒,在医院溘然长逝。

得知家人感染,在武汉之外的亲人们心急如焚。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在2020年年初,参与了对李家的跨城营救,当时家中情况危急,床位紧缺,通过协调呼吁,李家一家终于被社区安排进隔离酒店、并在随后根据病情分流至方舱和指定医院。

2022年1月18日,听说我们想做新冠两年的回访,李怜一口答应,“我代表全家特别感谢你们的帮助。”

“怎么就得了这个呢”

两年了,李怜至今还想不通,感染上新冠病毒,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她和丈夫李然,是最初到达武汉的两口子,大姐李爱和三妹李珍两家,先后在2020年1月到父亲家,6个人不爱逛街,最多去父亲家对面的农贸市场囤货买菜,“市场特别近,恨不得过个马路就到。”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后,李怜还去市场,与摊主们状似随意​的​聊天,“我问他们,市场里有没有人得病(新冠),他们都说一个也没有,”李怜说,“就连我父亲住的小区,也只有我们一家。”

大姐李爱平时身体素质不太好,在方舱医院时,是姐妹三人病情较重的一个,持续高热,好在经过治疗,也挺了过来。

方舱医院人多,病情好转后,李怜姐妹三人也与各自相邻的病友聊天,病友们基本都是武汉本地人,来自各行各业,大家彼此打着气,“我们这些来武汉过年的外地人,也受到了一样的照顾。”这是李怜三姐妹,在异地染病后收到的温暖,李怜说, “国家投入这么大,给我们看病,真的很幸运。”

妻子和孩子,是精神支柱

姐妹三人能彼此有个照应,小弟李洋当时的情况不太妙。

2020年的清明,武汉还没有解封,无法为刚去世的父亲举办葬礼;2021清明节,姐弟四人收拾好心情,​又一次​聚齐武汉,草长莺飞、芳草萋萋,为父母扫墓时,李洋才向姐姐们说了实话:早在隔离酒店时,他屡次呼吸困难、没有力气吃饭,不知道有多少次,仿佛已经走上了黄泉路,恍惚间无法分清现实与梦境,身体难受、​心理​也是煎熬,他一度想要放弃。“弟弟说,最严重时,连从床走到卫生间,都走不过去,”李怜心疼又后怕,“怕家人担心,那时他通过手机联系朋友,交代起了后事。”

转机是在李洋被送往指定医院后,“可能觉得进了医院,就有获救的希望。”李怜说,李洋重燃了对生的渴望。出事前就回到外地老家的妻子和三个孩子,成为了李洋的精神支柱。免疫力低下,他打了蛋白针。

后来病情得到好转,又经历了几个14天的隔离,李洋终于回到了家中,“他说家里什么都没有,我就说买好给他送过去,”李怜说,一两个月没见到弟弟了,她和家人们提了几兜子菜和生活用品,在李洋家楼下等他,而看着从单元门口出来的人,他们险些没认出来。

“原来李洋是个很胖的大胖子,生了次病,瘦得没个人形。”李怜无法忘记第一眼见弟弟的样子,“牛仔裤肥​得​不能穿,他边走,还得一只手提着裤腰。”

回到老家,人们从回避到逐渐释然

李怜与丈夫李然在2020年6月回到湖南老家,他们住在老式家属院,周围邻居都是几十年的老街坊,夫妻俩在武汉患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两人无意间发现,刚回到家中,邻居和朋友在看到他们时,都有些躲避。

心底的一丝失望是在所难免的。夫妇俩应邀参加朋友孩子的婚礼,在酒店落座后,其他相熟的同桌人却找借口离去,“我们也很尴尬,”李怜哂笑,“把礼金给到人家,我们就回去了。”

不愿意自讨没趣,两年间,李怜夫妇与形成多年的社交圈剥离,唯一的女儿李岩早年嫁到河南济源,夫妇俩要么去济源看女儿、要么去海南过冬,“这些地方没人认识我们,待着舒服。”

也有温情时刻。还在武汉未回到湖南时,李怜所在单位得知了她的患病情况,那时她在方舱医院,单位领导和同事怕她难过,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给她,“安慰我,问问我恢复的情况,告诉我不要难过,要保持好心情。”

这种回避的情况也正在逐渐变好。经历过多轮疫情后,人们对于病毒的认知更清晰,之前曾经避之不及的邻里朋友也主动与李怜夫妇恢复了关系,仅有少数人,还在与他们保持着距离。

不过,虽然“瘟疫”的标签逐渐被摘去,李怜夫妇也觉得无所谓了,近距离见识过死亡,“活着已经很好了。”

向前看,他们都应该好好活着

武汉疫情已经过去两年,回到各自的城市里,每个人都需要花费时间,抚平和整理身体和心理上遭受的创伤,李爱今年65岁,年纪并不算大,感染新冠之前,本身就有高血压等基础病,感染新冠后,一口牙齿全部掉光,糖尿病也找上了门。

丈夫吴耐仓促离世,如今她再也不去参加以前很热爱的牌局---那是在疫情之前总和丈夫同去的,牌桌上人声鼎沸,总能让她想起与丈夫朝夕相处的点滴,她宁愿安静地待在家中,变得越来越安静。

夫妇俩唯一的女儿也在长沙,但李爱反而不像以往一样,常去女儿家中探望,“得病后,感觉她有些自卑,”李怜说,“她女儿家还有两个小孩,她说得了这个病,不想跟小孩多接触。”

姐弟几人都接种了新冠疫苗,李洋的肺部目前还有小面积的阴影,需要定期复查;三妹两口子与李怜心态好,从武汉回到各家后,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妹妹性格好,兴趣爱好也多,退休后​加入到​舞蹈队,生活也丰富多彩的。”

李怜夫妇愿意花更多时间与女儿一家团聚,女儿又生了个大胖外孙女,新生命为整个大家庭注入的新鲜活力,婴儿天真无邪的笑脸抚平了岁月给予的褶皱,“去忍受现实赋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作家余华在书中写道,这些新冠治愈者们,也该尽快​地​走出来,好好活着。

(为保护隐私,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编辑 熊子文 王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