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日巴西矿业和能源部与城市运输公司在最大城市圣保罗推出了拉美第一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这款汽车长12米,载客能力为63人。 巴西矿业和能源部的公报说,圣保罗是巴西最大城市,人口近2000万,目前大部分公交车都是柴油发动机,该市90%的污染物排放都来自公交车,发展"零排放"公交车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
此外,巴西石油公司将在圣保罗市开设第一家汽车加氢站,每天可生产氢燃料120公斤,可以为3辆公交车加氢,每辆车加氢后可行驶300公里。随后一些国家也陆续推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
第一款成熟的氢燃料电池被应用在了双子星5号太空船上,由美国电气公司制造,时间是1965年。
接着,军工技术人才流落民间,开始了漫漫的商业化探索。
1979年,一家名为巴拉德的加拿大公司成立了,这家公司在接下来的40年里,成为了全球氢燃料行业高山仰止的存在。
据说,至今巴拉德累计投入研发的经费已经高达10亿美元,申请超过1500项专利,垄断了全球超过70%的氢燃料电池份额,包括奔驰、大众、福特、丰田和本田在内的众多车企都用的是巴拉德的技术。
其中奔驰和福特,都是巴拉德的股东。
回到中国,近年来新能源产业一日千里,在锂电池车高歌猛进的同时,一批车界老司机也悄悄的开始布局氢能产业。
2016年9月,首批28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试运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队之一,在世界上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到2017年的时候,全国约有1200辆氢燃料车上牌,其中50%都是使用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
据媒体报道,目前国鸿氢能的电堆生产能力可以年产20000台燃料电池电堆和5000套动力系统,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生产线,生产线占地面积高达1.2万平方米。
值得留意的是,由于燃料电池产业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全世界都没有成熟的规模生产技术,所以目前国鸿氢能的生产线基本上都是配备的国产设备。
跟国鸿氢能合作的佛山飞驰汽车,本来是一家成立于1971年的老国企,后来改制民营,行业地位属于三线,经营压力比较大。
进入氢燃料车产业,对其无异于一次涅磐重生。
2016年,中通研发出国内首台9米氢燃料客车,2017年发布12米氢能客车。
2018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1619辆,其中中通客车产量为790辆,占到行业总数的49%,位居行业第一位。
在这座山头里,中通客车负责整车,大洋电机负责电池系统,潍柴动力负责电堆和相关上游技术,又一条产业链构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