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民:基本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为农业大国,讲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除了耕作上缴赋税,还要服每年的兵役,徭役。基本全年无休。而且战乱时,兵役往往有去无回;和平时,政府大兴土木,徭役更是苦不堪言。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晁错著名的《论贵粟疏》中这一段叙述可见一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论贵粟疏》
2. 士人作为精英阶层,相对生活也轻松很多。官员一般于上午处理公务,下午和晚上时间相对自由。其他士人生活更加自由。他们的业余生活无非是书画,诗文,品茶,熏香,饮酒,狎妓。作为自我要求十分严格的曾国藩,杜绝酒色,从他的日记中挑出常见的一天分享给大家:整理文件,见客,处理往来信件,看书写字。
“咸丰九年三月廿七日早,清理文件。饭后见客三次,传见哨官三人。接家信,澄侯一件、沅甫一件,系初八送纪寿信之回音。翻阅《四书》一遍。用白绫写《论语》、《孟子》中最足警吾身者,约二十馀章。中饭后,习字二纸,温《滑稽传》。夜温《大宛传》,未毕。思人心所以抗扰不定者,只为不知命。陶渊明、白香山、苏子瞻所以受用者,只为知命。吾涉世数十年,而有时犹起计较之心,若信命不及者,深可愧也。”--《曾国藩日记》
3. 皇家。皇帝作为统治者,作息虽也受祖制管制,但也因人而异。明朝有皇帝数十年不上朝,深居宫中,也有勤政的皇帝夙兴夜寐。所有皇帝每天的言行起居均有记录,有兴趣可以了解。而对于皇子来说,一般教育比较严格。典型的当属康熙时期,早四点到下午晚饭时间都排满了,基本全年无休,列举《康熙起居注册》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皇子一天读书的情状:寅时(3-5时),皇子在书房读书,复习前一天的功课,准备师傅到来上课。卯时(5-7时),满文师傅达哈塔、汉文师傅汤斌和少詹事耿介,进入无逸斋,学习满文和汉文。
辰时(7-9时), 康熙上完早朝,入斋升座,问汤斌曰:“皇太子书背熟否?”汤斌奏道:“很熟。”康熙接过书指出一段,皇太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康熙又问起居注官:“尔等看皇太子读书如何?”奏道:“皇太子睿质岐嶷, 学问渊通,实在是宗庙万年无疆之庆!”康熙嘱咐他们对皇太子不要过分夸奖,而应严加要求。检查完皇太子的功课,康熙回宫。
巳时(9-11时), 时值初伏,日已近中,骄阳似火。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凝神端坐,伏案写字。师傅达哈塔、汤斌和耿介,因为年迈暑热,晨起过早,伫立时久,体力不支, 斜立昏盹,几乎颠仆。皇太子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传观批阅校对。汤斌奏道:“笔笔中锋,端严秀劲,真佳书也!”达哈塔也奏道:“笔法精妙,结构纯熟。”皇太子又将《礼记》画定的篇章读120遍。
午时(11-13时),侍卫给皇子等进午膳。皇太子命赐诸师傅也吃饭。诸臣叩头谢恩后,就座吃饭。膳后,没有休息,接着正襟危坐,又读《礼记》。读过120遍,再由汤斌等跪着接书,皇太子背诵。
未时(13-15时),吃完点心后,侍卫在庭院中安上箭靶。皇子步出门外,练习射箭。这既是体育课,又是军事课,教育皇子们“崇文宣武”。射完箭,回屋入座,开始疏讲。先生翻书出题,学生依题疏讲。
申时(15-17时),康熙又来到无逸斋。皇长子、皇三子、皇四子、皇五子同来侍读。康熙说:“朕宫中从无不读书之子。向来皇子读书情形,外人不知。今特召诸皇子前来讲诵。”
汤斌按照旨意,从书案上信手取下经书,随意翻书命题。诸皇子依次背诵、疏讲。康熙亲自书写程颐七言律诗一首,又写“存诚”两个大字一幅,给皇子们示范。群臣称颂说小字“秀丽”、大字“苍劲”。
酉时(17-19时),康熙令诸子依次射箭,各皇子成绩不等。随后,康熙亲射,连发连中。天色已暮,诸臣退出。一天的功课完毕。
古代富贵之人晚上一般是看看书,喝喝小酒,训训孩子,有的是算帐,算算白天收入几何?算算要算计谁?算算谁要算计自己?古代穷人,特别是农民一般是不舍得点灯的.那么就到树下面乘凉,或者坐在院子里喝点劣质酒.或者是几个人凑起来赌赌小钱.吹吹大牛,聊聊女人,社会,骂骂富贵人.说说自己孩子.讲讲见闻,野史什么的/再晚点就睡觉了/古代农民是一句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另外说一句:古代人是最忌讳白天睡觉的,不论睡白天睡觉都被耻笑唾骂的/因为古代人认为白天睡觉是辜负上天给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