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里的故事
——系列讽刺笑话
藁城城北,滹沱河北岸有一小村庄,名叫“马圈”,顾名思意,过去是官家喂马的地方,后来搬来了几户人家,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马圈村人少,经常受周围大村人的欺负、还受冷落和嘲笑。久之,马圈村就成了愚昧固执的代名词了。
话说马圈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床,每天听一个卖豆腐人的梆子声,早晨,卖豆腐的一敲梆子,马圈人就从被窝里起来,做饭吃饭,然后去地里干活。
有一天,卖豆腐的家里有事,不出去做生意了,马圈人就不知道天亮了,直到太阳老高,他们还在被窝里躺着,还抱怨卖豆腐的怎么还不来。一个胆子大的小伙子起来了,心想,卖豆腐的不来了,咱们就不知道天明了,这可不行,我得去找老崔大伯。
老崔,村里人叫他老“脆”,是村里的能人,村里有什么事,都向老崔请教。小伙子说明了来意,老崔说:“是啊,不知道天明可不行,大家都睡觉,误了农时怎么办。”他俩在街里说话,其他的村民也起来了,围在一起想办法,有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说:“听说大村里都听公鸡打鸣儿,天一亮,公鸡就打鸣儿,人们就起来了。”老崔一听,也是,“那咱们也买个公鸡”,大家一致赞成,于是,老崔吩咐一帮人到集上买公鸡,一帮人在家里制做鸡架,大家分头行动了。
马圈人没出过门,不知道公鸡长什么样,在集上转了半天,竟买回来了一只鸭子,傍晚,大家把鸭子放到鸡架子,就都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公鸡没有打鸣儿,人们又睡到了日头老高,村民们说:“这是怎么啦,这“鸡”怎么不打鸣儿啊。”于是就又去找老崔大伯。
老崔大伯来了,他仔细看了半天,一拍脑门儿,说:“你们过来快看,怪不得这鸡不打鸣儿,这鸡从鸡架上摔下来,把嘴都摔扁了。”大家一看,还真是,嘴都成了扁了啦,它还怎么打鸣儿啊!
好在第二天卖豆腐的来了,马圈人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通过这件事,老崔心想,咱村里没有能人,又都没有文化,听说大村里有学堂,咱得派个人去学堂学习。大家推荐了一个结了婚的小伙子,到外村学校里去学习,马圈里也就有了第一个“大学生”。
大学生在外学习了半年,年底给家里寄来了一封信,他的父母不识字,拿着信封到处找人念,可村里人谁也看不明白写的什么,只好又去找老崔。
老崔拿着信纸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突然眼睛一亮,对大家说:“他的信上虽然没有字,只划了三个道道,意思是这样的。”大家围了过来,老崔咽了口唾沫,大声说:“这一道子长,是问候他爹和他娘。”他的爹娘一听高兴的一蹦,说:“上了学就是不一样,知道问问俺,真是个大孝子。”第二道呢,比第一道略窄,老崔想了想,说:“这一道子细,是问候乡亲和亲戚。”乡亲们亲戚们也都乐的合不上嘴了,都说这大学生真懂事,没有白上学。那最后一道呢,最后一道没有第一道子长,老崔大伯又拍拍脑门儿,说:“这一道子短,是问候俺媳妇的大白脸。”他的媳妇正在屋里收拾家务,一听说是问候她的,急忙从屋里蹦出来,把腿一拍,说:“俺男人有这么大的本事,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在笑声中一老头儿从人堆里挤出来,说:“你男人这么大本事,背着饼子到哪儿也饿不着。”说的乡亲们又大笑了起来。
马圈里的故事很多,“马圈里吃饸络,摸不着头了。”“马圈里管台,一律相待。”总之,只要是一些荒唐的事,都说成是马圈村发生的。说马圈里村小,有一个焗盆的到马圈村,吆喝一声:“焗——盆啵”,后半声还没吆喝,一看出村了。
成生产队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儿,休息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着马圈的故事,大家笑一阵子,也就忘记了疲劳。
马圈的故事在藁北,尤其正无路两侧,几乎家喻户晓,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
202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