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大于整体怎么理解)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部分大于整体怎么理解)

更新时间:2022-04-29 02:28:12

文 | 罗sir

关于爱情,我们能聊的还有什么?

十年前,电影《怦然心动》刚刚上映,那时候我还懵懂年少,揣着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钱,和朋友一起去看了那部电影。

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至今我还念念不忘。爱情,是我们都曾经憧憬年少时的单纯美好,却又反感婚后的索然乏味。

其实,最早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概念,是由西方哲学先贤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得出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命题,是古代朴素整体观最有价值的遗产,至今仍然是现代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则。

而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则以“整体不是其部分的总和”这个命题更加确切地进行了表述。用现在的话说,系统是整体的功能,既可以表现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可以等于部分之和,还可以小于部分之和。

这种综合效应决定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而当部分以欠佳(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但用哲学的概念来梳理这个命题,显然过于复杂不易懂。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概念在电影《怦然心动》中,借以爱情为中心提出来,反倒值得让人品味。

说到底,那些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不正是我们老了之后优劣品行表现的基石吗?

我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局部”(部分)最后再看到整体。

为什么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布鲁斯的外公告诉布鲁斯:“有些人浅薄,而有些人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后,会觉得其他人都是浮云而已。”

现在,我回过头来再品味这段话,我依然觉得受益匪浅。我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看颜值,再到看内在品德。过去,我们以颜值为主,然后颜值即正义,但当你真正想要和一个人产生爱情的时候,你会发现,颜值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部分”。

有些人外表看着干干净净,却依然无法阻挡他们的浅薄和丑陋;而有些人,尽管外表一般,但一个善良美好的内在,反倒是大于其“部分”的。

这是我所认为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过分地追求外在,最终一定也会被外在所累。那些你越是在乎的“部分”,到最后你越会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一个人去过多少地方,见过多少人,决定了他思维的宽度和内心的包容程度。如果你去过西藏,你也许会对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从欧洲游历了一圈,你不会以为失去了一个前男友就失去了整个宇宙。如果你在美国住上一段时间,也许你就不会再有狭隘的反美情绪或狂热的西方崇拜。

懂得葡萄酒的产地和身份,看得出普洱的好坏和年份,说得出莫奈和梵高的区别,了解各国同性恋和安乐死的法案。不是为了和别人聊天时候显得高大上,而是在任何时候,你都不会过于大惊小怪。

泡夜店、纹身、打洞、买醉看似很酷,其实这些事一点难度都没有。只要你愿意去做就能够做得到。而那些更酷的,应该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比如看书、健身、赚钱,用心爱一个人。

追求“部分”之美,是短暂的且稍纵即逝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的外表、颜值,又能存在多少时间呢?相反,那些看似越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才是爱情中最值得回味和长久的东西。

多年之后,当你垂垂老矣,能够回忆起你们之间的共同记忆的,就一定是美好的。而这种状态,就是关于爱情的最美诠释。

END.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