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点评(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算犯罪吗)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行为点评(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算犯罪吗)

更新时间:2022-05-11 07:48:10

作者|五月海子

1

前不久看到一位网友的吐槽:他坐公交车时遇到一位女士,车刚刚启动,女士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打电话聊天,嗓门非常大。

周围有乘客提醒说,车内有小孩在休息。女士示意电话马上打完,但是却没有消停的迹象,同行的乘客们一路听着她的家长里短,苦不堪言。

这种场景好像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不陌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遇见几个在公共场合扯着大嗓门肆无忌惮的人。

如果形象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声音就是第二张名片。那些时刻注重别人感受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明者。

在微博上看过一则暖心小故事:

网友去医院做复查,前面有一对夫妇也在排队等待,丈夫打电话的声音有些大,妻子马上示意他小点声,让他到别处去打。临走,妻子又叮嘱说:前面是产科,你要更小声一些。

丈夫很听话地压低了声音,然后走开了。

就这么个小细节,就能让人看到一个家庭的素养。

什么样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说话方式。一个人说话的音量,能春风化雨,温暖人心,也能扰乱节奏,造成困扰。

2

我的项目经理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一遇到事就容易急,有些时候虽然他极力控制,但音量上的起伏变化,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翻江倒海。

有一次,业主方迟迟不批款,经理打电话给对方领导,对方却一直不肯接他的电话。他想不通原因,去找了好几次,都吃了闭门羹。

后来他打听到一个小道消息,据说对方领导知道他一言不和就急躁,这种沟通方式让人极不舒服,所以索性看到他的号码就不接。

了解原因后,经理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当着他的面给对方打电话。我当时不解,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财务,级别上落差太大。但经理解释说,我平时跟人沟通情绪很稳,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声音平缓,不急不慢,既然对方很看重这一点,不妨就让我去试一试。

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最后还真的成了,这次沟通很顺畅,后续也没有经历太多的交涉,款项就被批下来了。

电影《乘风破浪》里有句话:你不需要那么声势浩大,控制自己的声音才是最强大的气场。

有理不在“声”高,无论何时,都没有必要通过高分贝去证明自己的强悍。

3

在《情商3》这本书中,作者说到一个故事:

有6个大学生一起喝酒、打牌到深夜,其中俩人因为牌桌上的小摩擦吵了起来。

他们越吵越凶,嗓门也越来越大,彼此都想通过音量来压制对方,突然其中一人看到周围的小伙伴正紧张地帮忙拉架,一下子意识到了自己的狼狈。

他心想,如果自己再高声挑衅,只会更加刺激对方,于是他开始试着闭上嘴巴,不再还击,即便对方继续咆哮,甚至挽起袖子准备找他干架。

最后,他安静地说:“打架可以,但先把牌打完。”对方先是愣了一下,而后又跟着其他人一起坐下来继续玩牌。

几圈下来,俩人怒气逐渐消退,事情就此告终。

面对他人的叫嚣,及时退出战场看似“认怂”,实则智慧地化解了不必要的争斗。

一个人对声音的控制力,决定着他是否具备情绪上的自主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琐事争执,刚开始只是寥寥几句,可几番对峙下来,就完全丧失了理性,导致局面难以收场。

声音里藏着情绪的繁杂和人的定力,控制好音量,遇事也便拥有了一份自持和冷静。

有理时无需高声喧哗,分歧时更无必要以声压人。

修好自己的“音”,是修养,也是能耐。愿你遇事不慌,心神气定,做一个成熟的人。

END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