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为中华之崛起(中华之崛起读后感400字)

为中华之崛起(中华之崛起读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2-05-27 12:47:44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的那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是在1911年,周总理当时还只有13岁,就读于沈阳东关模范学校。

有一天,校长问大家都是为什么而读书?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为吃饭而读书的,有说为做官而读书的,还有说为光宗耀祖而读书的。

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说出了那句让人振聋发聩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长听后,非常激动,对大家说:“好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那么,周恩来当时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或者说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源于一次交通事故。

周恩来原本是江苏淮安人,因为家庭的变故,在他12岁那年去了东北,投奔四伯父周贻赓,并就读于沈阳东关模范学校。

周恩来后来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十二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

当时的东北,比江苏淮安更加开放,外国人也更多,沈阳城里还分布着很多外国人的租界,禁止中国人进入,所以,周恩来第一天到沈阳时,就受到了很大的思想冲击。

当时,周恩来对沈阳的繁华非常震惊,就东走走,西看看,但是,伯父周贻赓却拉住他,指着一些地方说:“那些地方不能去,是外国人的地方,中国人要绕着走。”

周恩来很不理解,就问:“这里不是咱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中国人还不能走?”

伯父叹了口气,说:“中华不振啊!那是外国人的租界。”

周恩来又问:“租界是什么?不就在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外国人能走,中国人却不能走?”

伯父看着他直摇头,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总之,以后不要去那些地方。”

就是从这个时候,周恩来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只等它发芽、成长了。

入读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后,周恩来认识了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玩耍,一个周末时,周恩来突然问一个好友:“听说外国人的租界很好玩,你去过吗?”

这个同学说:“去过,非常好玩,不过,你去了可得小心点,万一惹了外国人,可就麻烦了!”

两人去了租界后,周恩来顿时被琳琅满目的新鲜玩意儿吸引住了,东看看,西瞅瞅,非常羡慕。

突然,一阵哭声打断了周恩来的兴致,周恩来就跟同学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对中国的夫妇在路上走,被一个外国人开的车撞倒了,丈夫当场死亡,妻子就抓住那个外国人司机,哭着要他偿命。

这时,过来一个中国的巡警,问明白怎么回事后,不但没有抓那个外国人,反而还指责这对中国夫妇妨碍了交通,要罚他们的款。

这个不公正的处罚,顿时激起了大家的不满,议论纷纷,但是,在巡警的威慑之下,也没有人敢出头。

这时,周恩来站了出来,指着那个巡警,大声说:“事情已经很清楚了,你为什么要包庇那个外国司机!”

巡警见他只是一个小学生,就没好气地说:“小孩子知道什么?这就是租界的治外法权!”

周恩来更怒了,继续说:“你也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帮中国人说话,反而帮着外国人欺负中国人!”

巡警恼羞成怒,用棍子指着周恩来说:“这里是租界!你要是再敢乱说话,我就把你抓进去!”说完,就转身走了。

周恩来还想继续上去跟他理论,同学赶紧拉住他,说:“算了吧!这里是租界,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就是低一等,没有道理可讲的!”

周恩来百感交集,突然想起了伯父那天说过的话,不禁感慨地说:“看来真是中华不振啊!”

同学也感慨地说:“是啊,要是真能让中华振作起来,那就好了!”

周恩来目光坚定地说:“一定能的!”

就是因为这次事件,让周恩来受到了很大的思想冲击,从此就立下了志向:一定要让中华振作起来!

因此,当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的时候,周恩来脱口而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这个伟大志愿的激励之下,周恩来从此更加努力学习,广泛阅读进步书籍,多方请教各位名师,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到他进入南开大学读书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了。

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周恩来没有辜负自己当年立下的宏愿,最终与广大的革命志士一起,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真正实现了“中华之崛起”!

(参考资料:《童年周恩来》《我的伯父周恩来》《魅力口才周恩来》)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