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谁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谁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2-06-04 02:29:40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才是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在曹营心在汉”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围困在屯土山,不得已投降了曹操。但关公提出三个条件:一、降汉不降曹;二、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三、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兄长。曹操爱惜人才说,只要云长归顺,什么条件都答应。曹操对关羽优待有加,黄金美女,糖衣炮弹,又是封侯,又是赠马,上马金,下马银,但关羽始终没有忘记桃园结义,最后,还是千里迢迢“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而去。关羽虽然“身在曹营心在汉”,但是,斩颜良,诛文丑,华容道放曹等等,算是报答了曹操的恩情,关羽的忠义,令后人敬仰。

但真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却是徐庶,他在被迫“弃刘归曹”后,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虽然身在曹营却“终身不设一谋”,因此,徐庶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光辉典范。

吴贯中的《三国演义》说,徐庶化名单福,闻玄德是仁德之主,前去投靠,拜为军师,接连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还袭取了樊城,使刘备声名鹊起,也让刘备集团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长,其身份被程昱识破,并设计将徐庶老母骗至许昌,又假借徐母家书,逼徐庶就范,这就是俗语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由来。

徐母被捉,史籍与演义皆同,所不同的是细节,《三国志·诸葛亮传》曰:“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这段记载,与“演义”有两点不同。第一点,这时的诸葛亮已经在刘备阵营,说明“三顾茅庐”在徐庶辞刘之前。第二点,徐庶的母亲并非曹操用计捉取的,而是在追击刘备时俘获的,说明此时的徐庶已经将老母接至刘备军中或安排在樊城、新野居住,只是当时刘备的力量薄弱,实力不足以保护部下及家小,甚至连自己的家眷都差点被捉。

另外,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单家子。说明单福也不是化名,而是本名。单也不是姓,而是出身寒门的意思,《三国演义》正是采用了《魏略》的记载,将其化名单福,显然是以讹传讹。徐庶的原名,应该叫徐福,因行侠仗义,不得已改名,信史中也无曹操伪造徐母家书的记载。

徐母被捉后,徐庶急忙辞别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看来,徐庶侍母至孝,为了尽孝,连王霸之业都可以抛弃,说明徐庶是个视家庭比事业更重要的行孝之人,只是可惜了徐庶的满腹经纶。

徐庶是位足智多谋又文武双全的人物,年轻的时候,他只身闯入仇家手刃仇人,武功可谓了得。后弃武从文,虽然出场很少,也是屡有建树,曹操的顶级谋士程昱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当是肺腑之言。曹操正是看中徐庶的聪明才智可以为己所用,才想方设法将其赚至自己门下,曹操爱才心切,但却忽略了徐庶是一位真正的忠义之士。

徐庶投奔曹营后,确实谨记诺言,恪守诚信,即使在曹操将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时候,也不愿透露机密,只是采用了庞统的计谋,避之而去。据《三国志》记载,当时,与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还有一位石韬。诸葛亮北伐时,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徐庶字)、广元(石韬字)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徐庶至曹营后,的确没有进献任何针对刘备的计谋,诸葛亮之叹,恰好为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作了有力注脚。

小说家没有浓妆重彩升华徐庶的忠义节操,这的确是极大的遗憾!

(本篇完)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