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是什么,佛道儒三个精髓
1、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2500年前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通过修行而大彻大悟。佛的含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最高觉悟,悉达多称自己为佛,他所创立的宗教就叫“佛教”。
2、佛教的基本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以及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谛是真理的意思。佛教经典非常多,其实都没有超出这四圣谛,而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是缘起法,佛教的所有教义都从缘起法而来。
3、根据一切缘起的道理,引出真空假有的理论,谓世界一切现象皆是因缘所生,刹那生灭,没有质的规定性和独立实体,假而不实,因缘幻化名为假有。
2.佛教五戒是什么?,佛教五戒详细解释
1、佛教受五戒指的是皈依佛教的人需要遵守佛教最基本的五条戒律。
2、五戒分别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
3、对于学习佛法、信奉佛教的人来说,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其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3.佛教八宝是什么,佛教八宝是哪八种
1、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及绘画作品中,多以此八种图案为纹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
2、佛八宝由八种识智即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描绘成八种图案纹饰。作为佛教艺术的装饰。清代乾隆时期又将这八种纹饰制成立体造型的陈设品。常与寺庙中供器一起陈放。八吉祥简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
4.佛教自性是什么意思,南怀瑾讲自性和空性是什么关系
1、自性,是指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
2、常用于清净自性。清净自性就是佛教中常说的“一心”。一心的真谛是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3、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
4、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5、六祖大师悟道后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谓明心见性者,即见此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而又能随缘现相,生起种种妙用之真空妙有之实性。
5.什么是藏传佛教,为什么藏传佛教那么厉害
1、藏传佛教在中国也是又很长的历史的,从引进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它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分别为初传、中兴、鼎盛、走向世界。藏传佛教在7世纪初到9世纪中为初传阶段。在10世纪末到14世纪的格鲁派诞生为中兴期。在这期间诞生了几十个不同的佛教,佛教的发展一片繁荣。
2、藏传佛教的鼎盛时期在14世纪后半叶的鲁教派兴起到20世纪中叶,在此期间,喇嘛寺庙在甘、青、川、藏地区和蒙古草原等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除此之外人们对佛教的研究也得到深入,取得了很多学术上的成就,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在20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正式冲出国门,让世界人民都认识了它,无论是藏传佛教的价值观还是精神理念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其文化内涵造就了强大的感召力,获得了西方人民的喜爱,在这半个世纪里,藏传佛教在国外发展繁盛,同时在港台和内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藏传佛教虽然是中国藏区的产物,但是却在逐渐走向世界,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