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马永亮讲解葫芦丝滑音技巧第一课(葫芦丝滑音指法秘诀)

马永亮讲解葫芦丝滑音技巧第一课(葫芦丝滑音指法秘诀)

更新时间:2022-10-22 07:58:01

马永亮讲解葫芦丝滑音技巧第一课,葫芦丝滑音指法秘诀

  • 1. 葫芦丝滑音指法秘诀,马永亮讲解葫芦丝滑音技巧第一课
  • 2. 葫芦丝怎么吹葫芦丝技巧滑音练习,葫芦丝滑音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 3. 顺笛的指法和葫芦丝有什么不同,竖笛和葫芦丝哪种容易学
  • 4. 二胡滑音口诀,二胡滑音大全图解
  • 5. 板胡滑音技巧,板胡开音技巧
  • 1.葫芦丝滑音指法秘诀,马永亮讲解葫芦丝滑音技巧第一课

    1、上滑音:如从低音5到6到1,要求气息缓吹开始,无名指肚向上--头部-慢慢滚动,闭合的音孔慢慢从下方打开,此时,气息开始加重,当第一 孔完全打开时,无名指在第一 孔上方微微颤动,完成了从低音5到低音6的上滑音,依次类推。

    2、下滑音就相反了,如:1---低音6,气息由急吹变缓吹,控制气息的变换很重要,此时,中指从上慢慢向下按住第二孔指肚向下滚动,完成下滑音的吹奏,依次类推。

    3、滑音在变换的时候,气息的控制很重要。还要注意时值的长短。

    2.葫芦丝怎么吹葫芦丝技巧滑音练习,葫芦丝滑音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1、上滑音,如从低音5到6到1,要求气息缓吹开始,无名指肚向上--头部-慢慢滚动,闭合的音孔慢慢从下方打开,此时,气息开始加重,当第一 孔完全打开时,无名指在第一 孔上方微微颤动,完成了从低音5到低音6的上滑音,依次类推。

    2、下滑音就相反了,如1---低音6,气息由急吹变缓吹,控制气息的变换很重要,此时,中指从上慢慢向下按住第二孔指肚向下滚动,完成下滑音的吹奏,依次类推。

    3、滑音在变换的时候,气息的控制很重要。还要注意时值的长短。

    3.顺笛的指法和葫芦丝有什么不同,竖笛和葫芦丝哪种容易学

    常见葫芦丝按孔有7个,而竹笛只有6个,两者指法较为相似,但还是有些许不同。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用气不同,简单点说,笛子是越高音越用力,而葫芦丝正好相反,主要原因是乐器内部构造问题不同。

    1、葫芦丝、竹笛二者指法大都采用顺指指法,方便易学。

    2、不考虑葫芦丝背面的按孔,那么以全按做5为例,葫芦丝和竹笛从低音5到中音3的按法是完全一样的。但葫芦丝的音域远没有竹笛那么广,故指法相应的也要少些。

    3、笛子是同样的按法,改变气息的强弱则会发出不同的音,例如笛子全按做5,缓吹发出的是低音,若气息加急则发出中音5,同样的按法缓吹急吹两者均相差一个八度。

    4、葫芦丝除了低音3与低音5的指法相同而气息要求不同以外,其余均是一个指法一个音,同时葫芦丝对气息的要求没有竹笛那么严格。

    4.二胡滑音口诀,二胡滑音大全图解

    1、先滑音就是先由倚音滑向本音的滑音,它突出强调本音。先滑音又分上下滑音两种。

    2、后滑音出现在本音后面的滑音就叫后滑音。后滑音即由本音滑向倚音,整个滑动过程跟先滑音恰好相反。后滑音同样有上下滑音之分。一般是以箭头符号表示。

    3、连结滑音也称连线滑音,它是一种常见的滑音,其符号是在连运弓符号的右端再加一箭头。在奏法上是以某一按指用均衡的力度将连线内的音连结起来,听起来衔接紧凑,使乐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事实上,换把中经常使用的“滑指换把”,也与连结滑音相似,不过特色不如连结滑音那样浓郁罢了。

    4、转滑音是效果较突出的装饰性滑音。它的符号为“w”,一般记在音符的上面。

    转滑音是在本音下方的二度音程内回转,所以有人把这种滑音具体的称作“下回转滑音”。另外还有一种“上回转滑音”,在蒙簇民歌中比较常见。它的符号为“ ̄”,在奏法上除“回转”的方向与下回转滑音相反外,在“回转”的力度、范围和时间上则完全相同。这里需指出的是不论“上回转滑音”或“下回转滑音”,它们“回转”的音程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来说转滑音的活动范围在本音上下二度,很少有超过小三度的。

    5.板胡滑音技巧,板胡开音技巧

    1、《回来了》。这一乐句为了加强5音的力度,采用了由3音(一指)和4音(二指)滑向5音(三指)的滑音演奏,这种滑音很自然地加强了5音的重要位置。

    2、突出风格的滑音:这种滑音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因为滑音的方向、力度、幅度的不同而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地方色彩。如《秦腔牌曲》。等音的压滑。以上滑音各种技巧都是来源于这些剧种中的板胡从业者的长期艺术实践,为了提高板胡的演奏技巧,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运用。

    3、加强表情的滑音:这种滑音很多,它对乐曲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都有独特地表现。如《喜车红马送粮忙》。 这一句中3的滑音对表现喜儿悲哀、痛苦的情绪十分恰当。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