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大棚菊花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棚菊花栽培技术)

大棚菊花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棚菊花栽培技术)

更新时间:2022-10-23 09:13:01

大棚菊花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大棚菊花栽培技术

  • 1. 大棚菊花栽培技术,大棚菊花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2. 大棚菊花的种植方法,大棚菊花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 3. 大棚豆角的栽培技术,豆角喷什么药长得又直又长
  • 4. 大棚养殖黄鳝技术,一垄一沟散养黄鳝方法
  • 5. 大棚养殖泥鳅技术,最新小型养殖泥鳅技术
  • 1.大棚菊花栽培技术,大棚菊花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扦插:每年的4月上、中旬为扦插最佳时机,过早扦插易造成植株老化,活力不足,对秋季的开花不利。过晚扦插,则很能形成良好的一盆5~9头的丰满株型。扦插时选择盆边缘的脚芽,长度为6厘米左右,去除下部的叶片,只保留上部2片嫩叶即可,随即插入河沙或蛭石中,深度为2厘米为宜,淋透水置于半阴处,以后保持温度为20℃左右,如果昼夜温差在8℃左右时,生根最快。温度高于30℃,极易腐烂。并要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以防萎蔫,应每天向插穗喷水增湿;环境可有微量通风,但要防止大风吹袭,否则同样会因失水而萎蔫。2周后可逐渐加强光照,以促进生根加速,并能得到较短壮的菊苗。在此期间,可向插穗喷施0.1~0.2%的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注意,如果菊芽在扦插之前,能用摘心更新一次后生长出来的新芽最好,这样对减轻品种的退化有积极作用。

    2、基质:盆栽菊花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微酸性土或中性土最好,如用腐叶土+少量的炉渣灰,通透性强,营养丰富,PH值也稳定,适宜的PH值为6.2~6.5之间。一般的园土需要与腐熟的有机肥料、河沙或炉渣灰混合后栽培。初上盆时,以小号的盆为宜,且不要把土装满,1/2即可。在大暑节气前后,换到大号盆中,也只装至半盆土,以后在立秋前后最后一次修剪萌发新芽生长至5厘米左右时,可进行1~2次补填土,并且所填之土要肥沃,这样菊株根系发达,花朵硕大、艳丽,植株矮壮。

    3、光照:喜充足的光照,不耐荫蔽,但能适应短暂的半阴或散射光照。以充足的光照生长最佳,茎干粗壮,叶色浓绿,发育良好。为典型的短日照花卉植物,在每天14小时的长日照下只进行营养生长,日照时间为12小时以下时花芽分化,夜间有10℃左右的温度时,对花芽的发育最有利。盛夏中午要适当遮阳。家庭中,养护菊花时,尽量不要隔着玻璃照射光照,应给予自然光照。

    4、温度:菊花喜温暖,忌高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之间,最低温度不可低于5℃。最高温度达到32℃时,最好需要降温。将菊种宿根露地种植,可耐受-5℃左右的低温。

    5、湿度:在空气湿度为50~80%之间生长良好,过于干燥的环境易焦枯叶尖、叶缘。应在高温季节除浇水外,还要向植株喷水增湿。

    6、浇水:菊花扦插苗上盆后,对水分的需求不高,浇水以盆土表面干燥后浇灌即可,直到秋后天气凉爽时,生长旺盛期,再加大肥水管理,保持盆土湿润。古有“干兰湿菊”之说,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的说法,菊花也怕湿涝,忌积水和长期大雨淋浇。在夏秋季,雨水充沛时,要将菊盆倾放,防止雨水涝渍。并在雨后及时扶正,并用清水冲洗叶片,家庭中少量种植时,可暂放避雨处即可。

    7、施肥:上盆后的小苗,可在一周后少量根部施肥,以氮、钾为主,以后以长势与叶色而定,不要施用肥料过多,否则对秋后的株高难以控制。立秋后,生长加速,可逐渐加强肥料的施用量,并以全元素、含量均衡的肥料为宜,不要单施某种元素。

    8、修剪、疏蕾、矮化:菊花的栽培过程中,修剪这个环节相当重要。在小苗上盆后,10~15天内进行第一次摘心,只保留3个芽眼或叶片即可,其他去除,如果茎节过长,只保留2叶。以后新的茎叶长至6厘米左右即可再次摘心,促其多发茎枝,直至立秋前3~5天(以山东济南为例。以南地区可在立秋时或立秋后进行,以北地区可再提前几天进行)摘心最后一次,并去掉细弱枝、病枝,保留健壮、生长旺盛的粗壮枝条,也是短截留下2~3叶,其余的全部去除。

    2.大棚菊花的种植方法,大棚菊花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准备盆土。在菊花种植方法和时间中,首先我们需要准备适宜的盆土进行养护,选择疏松、肥沃、通透性较好的砂质土壤进行养护即可,可以使用河沙土、田园土、腐殖土混合配制,比例为3:2:2即可。在配土之后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上盆之后植株出现腐烂现象。

    2、修剪根部。在种植菊花之前,需要对其根部进行修剪,剪去老弱病残的根系,这样才能保证植株在上盆之后有一个更好的生长。在修剪完根部之后,需要对其切口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在切口处涂抹适宜的草木灰,然后将它放在阴凉的地方,待到伤口边干之后即可进行种植。

    3、种植上盆。接下来我们可以直接将处理好的植株放入准备好的土壤当中,建议在盆地铺上一层小碎石,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菊花的生长,在花盆中加入1/4的土壤,然后放入菊花并填满土壤即可。在种植之后,观察土壤的干湿度,如果土壤比较干燥则需要适当的喷水。

    4、种后养护。完成种植之后,植株需要时间来适应环境,这个时候我们要加强对植株的管理,将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植株尽快适应,正常情况下植株一星期即可适应。待到植株适应之后,可以适当的增加光照条件,促进植株的生长。

    3.大棚豆角的栽培技术,豆角喷什么药长得又直又长

    1、育苗。

    育苗移栽多采用小塑料袋和纸筒(纸钵)育苗,也可采用5×5厘米营养土方块育苗,每穴2-3粒种,浇透水,注意保温和控制徒长。育苗期要根据前茬蔬菜的拔秧期推算。苗龄一般为20-25天。

    育苗时间南北差异很大。为了利于种子发芽和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虫卵、病菌,采用高温消毒籽播种,效果很好。即先将种子精选,放在盆中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左右4-6小时,捞出稍晾播种,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2、整地施基肥和作畦。

    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厘米,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整地后作畦,畦宽2-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移栽2株。每亩5500-5000墩。

    3、插架、摘心、打杈。

    架豆角甩蔓后插架,可将第一穗花以下的杈子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后期的侧枝座荚后也要摘心。主蔓摘心促进侧枝生长,抹杈和侧枝摘心促进豆角生长。

    4、先控后促管理。

    豆角根深耐旱,生长旺盛,比其它豆类蔬菜更容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加之大棚栽培,光照弱、温度高、肥力足,营养生长旺盛就更为突出,进而影响开花结荚。田间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和早衰。

    4.大棚养殖黄鳝技术,一垄一沟散养黄鳝方法

    1、大棚养黄鳝需要建造水池,每池10平米左右,深度40厘米。给池子做好消毒工作,之后就可以投苗了,一般每个池子投放5斤左右的鳝苗。

    2、日常喂养要投喂肉类,包括蚯蚓、螺蛳肉、蚌肉等,之后可以增加蚕蛹、鱼粉等。养殖一段时间就需要人工分苗。

    3、池建好后,塞好总排水口,灌满池水,浸泡5~7天后放干池水,然后塞住底下的排水孔,放水保持每个池内水深5厘米,有微流水,这时即可放养鳝种。鳝种在放养前需要消毒,每吨水投入硫酸铜8克、漂白粉10克,充分搅拌,待溶化后将鳝种置于药液中浸洗20~30分钟(设定水温为10~15℃。

    4、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黄鳝若大小不均,要及时分开饲养。定期对食台进行洗刷、暴晒,或用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每隔5-7天,用生石灰20克/平方米消毒水体。及时换水,不是微流水的鳝池,高温季节每5天向池内注新水1次,同时排出相同体积的老水。冬季及早春,晴天上10时至下午3时,从塑料棚上取下稻草帘,其余时间应盖帘保温。

    5.大棚养殖泥鳅技术,最新小型养殖泥鳅技术

    1、鱼池建造:在大棚里开挖一个鱼池,池的深度为两米,池底和池壁一定要夯实,在底层铺上一层三十厘米厚的肥泥,池边的四周需要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还需要在池子的两边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的高度一定要高于池水面,排水口最好是设在池底,在进水口和排水口需要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的进入和泥鳅的逃走。在排水口的池底要挖长为两米、宽为零点五米、深为零点三米的鱼沟,方便捕获泥鳅和用来避暑。鱼池在建成完以后需要进十厘米的水,每亩鱼池需要用八十公斤至一百公斤的生石灰化全池然后泼洒对池底进行消毒。大概十天以后,进五十里面的水,然后需要每亩鱼池施加两公斤的尿素用来培养肥水质,三天以后还需要追施一次尿素,等到池边可以看见大量褐色的硅藻,淡水的颜色呈现黄褐色的时候,透明度为三十厘米左右,就可以进行放泥鳅苗了。

    2、鱼苗放养:泥鳅的鱼苗必须是没有病害没有损伤的、体质健壮的、游动活泼的。在放养泥鳅之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用含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食盐水进行浸洗十分钟的时间,密度最后是每平方米的水体可以放养二至三斤左右的泥鳅苗。随着放养量的不断增加,鱼的体重不断的变化,水池的水可以加深至零点七米。

    3、投喂饵料:在放养泥鳅鱼苗半个左右的时间,泥鳅主要是食用天然的饵料,可以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投喂的量可以占体重的百分之二,等到六月中上旬的时候泥鳅长到五厘米的时候,可以喂一些鲤鱼和饲料相配合,在六月份的日投量可以占体重的百分之五,七至八月份的时候为百分之十,九月份为百分之五,早中晚可以各投喂一次。在投喂的时候需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的附近。

    4、水质的调节:在养殖泥鳅的时候水质的颜色最好是黄绿色的,透明度可以维持在二十厘米至二十五厘米之间,PH值在七点五左右,氧度最好是在两毫克每升以上。七月份至八月份水的深度最好是在八十厘米以上,当发现水的颜色过浓的时候要及时的换水,一般十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换一次水,每次需要换水三十厘米,在高温的季节可以在水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比如一些水花生、水葫芦等等,还需要在池塘的上面搭盖荫棚进行遮凉。

    5、大棚管理:养殖泥鳅的大棚在冬季以及早春的晴天上午十点至下午的三点可以把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拿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6、防病捕获:养殖泥鳅尽量要做到没有病要早防、有病要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十摄氏度至十五摄氏度的时候,泥鳅的摄食量就会减少,就可以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的方法进行捕捉。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