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魏征的最后下场(魏征怎么死的)

魏征的最后下场(魏征怎么死的)

更新时间:2022-11-13 14:58:01

魏征的最后下场,魏征怎么死的

  • 1. 魏征怎么死的,魏征的最后下场
  • 2. 唐朝魏征怎么死的,
  • 3. 魏征怎么归顺李世民的,魏征为什么不扶持李世民
  • 4. 魏征名言,魏征最经典的一句名言
  • 5. 魏征名言有哪些,魏征最经典的一句名言
  • 1.魏征怎么死的,魏征的最后下场

    1、公元643年,魏征病死。

    2、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

    3、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候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李世民开始就怀疑魏征这位他认为很老实的人在朝廷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后来,唐太宗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

    4、唐太宗怀疑魏征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2.唐朝魏征怎么死的,

    1、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徵位列第三。

    2、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3.魏征怎么归顺李世民的,魏征为什么不扶持李世民

    1、魏征怎么归顺李世民的: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2、魏征简介:

    魏征,字玄成,公元(580-643年。唐朝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少时孤贫,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又为窦建德所俘,任起居舍人。建德兵败,再次入唐,任为太子洗马。“玄武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干和谋略,擢升为谏议大夫,又升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死后谥号“文贞”,陪葬昭陵,太宗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4.魏征名言,魏征最经典的一句名言

    魏征名言如下。

    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地洼下,经典语句,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

    3、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5、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5.魏征名言有哪些,魏征最经典的一句名言

    1、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唐·吴兢《贞观政要》

    译文:魏征回答道:“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

    2、铅刀一割,良工之所不重,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白玉微瑕,善贾之所不,

    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唐·魏征《论君子小人疏》

    译文:小人那小小的优点,则如铅刀上锋利的地方。铅刀上那一点锋利的地方能工巧匠是不会看重的,这小小的优点不足以掩盖许多缺点。白玉微瑕,好的商人不会嫌弃,小小的斑点不会妨碍白玉整体的美丽。

    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