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戚家军最后的结局(戚家军的惨烈结局)

戚家军最后的结局(戚家军的惨烈结局)

更新时间:2022-11-13 23:04:01

戚家军最后的结局,戚家军的惨烈结局

  • 1. 戚家军的惨烈结局,戚家军最后的结局
  • 2. 戚家军怎么灭亡的,明朝杀掉戚家军后悔吗
  • 3. 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后梁灭亡有多惨
  • 4. 种家军怎么覆灭的,种家军有后代吗
  • 5. 怎么改正心态去接受亲戚家的孩子,怎么对付亲戚家不礼貌的孩子
  • 1.戚家军的惨烈结局,戚家军最后的结局

    1、最后的戚家军在万历年间因讨薪被军官诬陷“倡乱”而被明廷屠杀殆尽,生还者被遣返回乡了。

    2、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打完朝鲜战争之后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到了十月间,明廷已经拖欠他们的军饷很久了,这些远离家乡的军人一家老小的生活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终于,饥寒交迫的戚家军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他们集合起来,跑到蓟州镇总兵府讨薪,要求按当初承诺的双饷标准发放拖欠的军饷,并且兑现平壤之战中先登城头的赏银。

    3、而此时的蓟州总兵王保,早就看这些“南蛮子”不顺眼了,遂决定趁机以“倡乱”的借口对戚家军进行屠杀。据《明史王保传》记载,王保以发饷的名义诱骗戚家军到石门寨演武场集合,然后设下埋伏,对手无寸铁的戚家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当场杀死数百人。

    事件发生以后,明廷不但没有追究王保滥杀有功将士的罪行,反而认为“南兵大逆有十”,王保杀得好,杀得对,以“平定兵变”之功得以加官进爵,封妻荫子。而戚家军呢?除了被杀的人,其余的人据《明神宗实录》记载是“余党尽驱南还”——全部遣散回浙江老家了。

    2.戚家军怎么灭亡的,明朝杀掉戚家军后悔吗

    1、因为在浑河之战中,戚家军将领指挥不利,陈策等人不及时撤退,反而轻任下级的自杀式怒战,以及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错误的浑河分兵战术安排,所以在浑河之战中全军覆没。

    2、明末明军与清军的浑河之战,是戚继光侄子统领带着火器的戚家军和四川白杆兵共一万人,和清军三万铁骑进行的一场大血战。

    3、可是戚继光离开之后的戚家军,在组织与训练方面已不复往日的荣光,而唯一能倚仗的热兵器也在满洲骑士面前黯然失色。戚家军先以火器远程打击,杀伤无数。火药用尽再近身肉搏,与后金军激战到入夜,打的八旗军竟然出现了逃兵。

    4、但此时后金援兵赶到,而戚家军旁边的两万关东明军却见死不救,坐视同胞力战而亡,总兵童仲揆战死、总兵张明世战死、总兵戚金战死,都司袁见龙、邓启龙等120余名将领皆力战殉国,戚家军全军覆没。

    3.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后梁灭亡有多惨

    1、唐朝末年,两股势力内外相加,令这个立国将近三百年的强盛王朝最终难以翻身。内部宦官专权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唐朝后期的多位皇帝都是被宦官废立和杀害的,可以说这个时候唐朝的皇权已经没有任何权威可言。而在外,军阀混战割据已经令中央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唐朝虽然还是名义上的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实际上已经处在了土崩瓦解的边缘,只要有人挑头,这个国家瞬间就会分崩离析,而这个人最终还是出现了,他的名字就是朱温。

    2、朱温其实是普通农民出身,由于古代每逢王朝末代乱世,百姓往往都是最苦的,而吃不饱饭的男人多半会选择从军混口饭吃,女人就只能卖身为奴。因此朱温也走了这条老路。很快朱温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身体素质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实力和地位也就不断得到提升,并最终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一股军阀势力。而朱温并不甘心做一个土皇帝,因为他知道安于现状最终还是会成为过眼云烟的,他希望自己成为新的主宰,建立一套新的游戏规则。

    3、于是朱温找到了自己效仿的人物:曹操。他敏锐地意识到,虽然天下即将大乱,但是唐朝还是名义上的正统,而老百姓也依旧心系唐朝。自己只要利用好这个力量,不仅可以得到极大的资源荡平其他势力,同时也能够为自己积攒更多的声誉。于是唐昭宗成为了他手中的傀儡皇帝。这时候朱温发现自己的势力主要在河南地界,而昭宗远在长安,不便控制。于是朱温决定把唐朝迁到洛阳,以便于自己控制昭宗。

    4、唐朝迁都后,朱温担心跟随唐昭宗迁过来的侍从会有异心,也是不问好歹下令派兵全部缢杀。显然这对昭宗来说既是下马威,也是一场噩梦。就此,唐朝宦官专权的场面不复存在,朱温这一举动不经意间铲除了宦官势力。随后朱温派遣自己的心腹全面监视唐昭宗,而皇权彻底落在了他的手里。这时候,天下军阀终于从朱温身上看到了曹操的影子,他们清楚再这样下去,天下迟早就要姓朱了。

    5、于是,各路军阀开始频繁联络,打算借着解救唐昭宗的名号一起讨伐朱温。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朱温的手段要比他们狠得多,为了让各路诸侯没有出兵的理由,朱温直接派部将入宫将年仅38岁的唐昭宗诛杀。在古代,弑君是最严重的罪行,然而朱温不以为然,就这样把皇帝杀了。此后朱温把昭宗的第九个儿子李柷立为新皇帝,而这个唐哀宗就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彻彻底底的傀儡皇帝。

    6、在进一步巩固了斗争成果之后,朱温又发现了新的潜在敌人,那就是昭宗的其他儿子。显然,朱温这个杀父仇人对他们来说是肯定要找机会报仇的。于是朱温决定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装模作样邀请所有皇子一起吃饭,做出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酒酣耳热之际,朱温露出了奸诈的笑容。随着朱温的酒杯落地,一时间伏兵四起,唐昭宗的所有子嗣全部被朱温一顿饭诛杀殆尽,而唐哀宗面对这一幕除了流泪没有任何办法。

    7、除掉心腹大患之后,朱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朝廷里反对他篡位的人也来一个一网打尽。于是朱温下令将朝廷里忠于唐王室的三十多名大臣全部抓到白马驿,要知道这些人都是唐王朝的股肱之臣,也都是忠贞之士。结果就在那个凄风苦雨的晚上,这三十多名大臣以及他们的家人一夜全部被杀,而朱温的士兵将他们杀害后将遗体全部投入黄河,一时间黄河水都被染红。

    8、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朱温终于开始了他一生最精彩的表演。公元907年,在朱温的逼迫下,唐哀宗正式将皇位禅让给了朱温,就此立国289年的大唐王朝宣告落幕。而朱温并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亡国之君,哀宗最终被朱温鸩杀,死时年仅16岁。不过朱温辛辛苦苦大半辈子却也没有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皇位。他在仅仅登基4年之后就被自己的儿子乱刀砍死。而他所建立的后梁也是一个短命政权,五代十国的乱世就此拉开序幕。

    4.种家军怎么覆灭的,种家军有后代吗

    1、种家军的劲旅在太原溃亡,种师中在太原被斩杀,种家军已失败溃散。种师道年迈上前线,一路风尘,身染重病,回京不久便去世了。种师道去世后一个月,金人再渡黄河南下。当年11月末,京师沦陷,西京洛阳也陷落了。北宋朝廷乱作一团。当当了俘虏的钦宗非常后悔,说:“不听种将军的话,才落得如此可悲下场。”种家虽然还有后人种师古等,不过后来没有那么大权力了。

    2、北宋将领种世衡,儿子种谔,孙子种师道所率领的军队,人称“种(chóng)家军”。

    3、在《宋史》中,洛阳人种世衡创建的种家军,比杨家将的名气大,比杨家将的作用大,只不过杨家将走上了舞台,被渲染得出了彩,而种家军却走进了线装书,被文字湮没了。北宋统治的168年间,种家军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

    4、铁马金戈、碧血黄沙,杨家将、种家军……时光倒流千年,北宋王朝战事连连,西北烟尘里,塞上马嘶中,15万种家军正与敌人交战。他们的最高将领都是洛阳人,血脉中澎湃着黄河激情,气质中显露出北邙风骨。他们有的率孤军深入荒漠,中箭死在马背上,由战马负尸而还;有的皓首白须,60多岁仍在战场上拼杀。有宋一朝,种家军无数将士血染黄沙,可歌可泣。

    5.怎么改正心态去接受亲戚家的孩子,怎么对付亲戚家不礼貌的孩子

    1、照单全收,很稳妥的一种,亲戚来自己家,毕竟是来做客的,不是来听说教的,过多的指责,可能会影响到谈话的气氛,说不定还会影响感情。

    2、端正心态,区别于第一种方法,这种方式更积极。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说教是为了让他更好。

    3、适当点拨,即使是当面指出亲戚家的孩子的错误,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