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唐朝七十二名将录(唐朝名将排名)

唐朝七十二名将录(唐朝名将排名)

更新时间:2022-11-21 09:50:01

唐朝七十二名将录,唐朝名将排名

  • 1. 唐朝名将排名,唐朝七十二名将录
  • 2. 唐朝十大名将,唐朝名将排名前30位
  • 3. 北宋名将排名,北宋名将一览表
  • 4. 曹操名将排名,曹操十大嫡系名将
  • 5. 三国五大名将排名,三国中最厉害的50个名将
  • 1.唐朝名将排名,唐朝七十二名将录

    1、唐朝卫国公李靖在李靖的戎马生涯中,他指挥了几次大的战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李靖勇敢善战,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思想与理论。原著有《李卫公兵法》,今传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都是他根据一生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优秀的军事著作。除了将军的称呼之外,还被称为优秀的军事战略家。

    2、汾阳王:郭子仪郭子仪属于唐朝中后期著名的将领,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一带,为晚唐时期的破碎山河有收复之功劳。但是到了后期郭子仪曾被剥夺过一次兵权,但仍以大局为重,忠心于朝廷。平定安史,抵御吐蕃都是跟郭子仪有关的历史故事。郭子仪在今天的戏曲名句,历史书本上都有存留和记叙,被人们广泛传承。

    3、薛仁贵:薛仁贵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苦点兵家之法,最终成为一代名将,破高句丽、三箭定天山成就了薛仁贵的一世英明;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4、魏国公李光弼:李光弼最有名的战役就是太原之战,太原之战是平乱战争第一次重大胜利和重要转折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典型战例。李光弼充分发挥了军事才能,此战为后来胜利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胜利消息传到都成之后,唐肃宗下诏奖赏李光弼,加他为司空、兼兵部尚书,封魏国公。

    5、苏定方: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被称之为“战神”。

    6、秦叔宝:秦琼,隋末唐初名将。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

    2.唐朝十大名将,唐朝名将排名前30位

    1、李靖

    李靖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著有多部兵书,但大多已经失传,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列入《武经七书》。李靖是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原来是隋朝将领,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后,入李世民幕府,为唐朝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政权,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贞观三年,率领大军灭亡东突厥,被封为代国公,贞观九年,率领大军征讨吐谷浑,后来改封为卫国公,649年病逝,谥号景武。

    2、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朝初期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669年去世,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

    3、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王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被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730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天宝元年,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两王子阵亡,吐谷浑降唐。最后因为宰相李林甫诬陷,被唐玄宗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而终。宝应元年,追封为兵部尚书。

    4、苏定方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唐朝杰出的军事家。隋朝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贞观初年归李唐,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夜袭阴山一役中,作为前锋率先攻破颉利可汗牙帐。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国土向西开拓至中亚,向东扩展至朝 鲜半岛,为大唐帝国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乾封二年去世,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庄。

    5、郭子仪

    郭子仪,唐代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参加武举入仕,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部讨伐安禄山,收复多处失地,至德二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曾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后来史思明又攻陷洛阳,吐蕃也入侵,郭子仪再次重掌兵权。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程元振多次离间诬陷,使得郭子仪被罢免副元帅之职。广德元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仆固怀恩游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建中二年,郭子仪去世。德宗废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6、李晟

    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出身军伍世家,十八岁便投身军旅,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后又以败吐蕃之功,封合川郡王,入朝为神策都将。784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改封西平郡王。793年,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793年,李晟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7、李光弼

    李光弼,契丹族,唐朝时期著名将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晚年为程元振、鱼朝恩所谗,病死徐州。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

    8、裴行俭

    裴行俭,唐朝时期著名将领,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裴行俭善于识拔人才,军中提拔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齿常之等,都成为一代名将。665年,拜安西大都护,在西域时,诸部多慕义归附。679年,西突厥的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当时裴行俭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途经西州时,募得万骑,以计俘都支,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同年,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阿史那伏念的叛乱。681年,以反间计逼伏念执温傅来降,余众悉平。永淳元年病逝,追赠幽州都督,谥号宪。

    9、韦皋

    韦皋字城武,唐朝时期著名将领。为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和韦皋同一时代的武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805年,韦皋去世,辍朝五日,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10、张议潮

    张议潮,唐朝时期民族英雄、名将,工部尚书张谦逸之子。张议潮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盘踞河西地区的吐蕃,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开拓疆土四千余里。公元867年,入朝为官,敕封河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金吾卫大将军。公元872年,卒于长安,追赠太保。

    3.北宋名将排名,北宋名将一览表

    1、李继隆

    李继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图,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著名将领。是北宋开国名将李处耘的长子,宋太宗明德皇后的长兄。曾经参与平定后蜀、南唐、北汉的战役,立下战功无数。参与第一次幽州战役时率军大破辽军,打败耶律休哥。雍熙二年,率军大破李继迁。后来又参与第二次幽州战役。端拱元年,率军再次打败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的大举入侵。淳化四年,率军再次大破李继迁,生擒党项族首领李继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为他辍朝五日,亲自前往李继隆家中痛哭吊祭,身穿丧服发哀。追赠中书令,谥号为忠武。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南唐、北汉,打败耶律休哥,大破李继迁,生擒李继捧。

    2、曹玮

    曹玮(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宝臣。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著名将领,出身将门,为北宋开国名将曹彬第四子。少年时便在曹彬军中任牙内都虞候,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伏破李继迁。景德元年,曹玮上奏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得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接着和秦翰在武延川打败章埋族,大中祥符九年,率军在三都谷大破吐蕃李立遵。天禧四年,遭宰相丁谓诬陷,接连降职。天圣元年,复职华州观察使、知青州,此后历知天雄军、永兴军、河阳军,官终彰武军节度使,封为武威郡开国公。天圣八年去世,宋仁宗闻讯后,为他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为武穆。主要成就:三都谷之战大破吐蕃李立遵。

    3、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出身贫寒,早期是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来被任命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挥使。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每次作战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后来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狄青因此精通兵法。因为战功无数,被升为枢密副使。皇祐年间,率军夜袭昆仑关,平定侬智高之乱,被任命为枢密使。后来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襄。主要成就:大破西夏,平定侬智高之乱。

    4、曹彬

    曹彬(931年—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开国名将,在北宋的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他是郭威妃子郭氏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出使吴越。乾德二年,参与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为宣徽南院使。乾德六年,参与征讨北汉。开宝七年,参与讨伐南唐。雍熙三年,宋军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为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导致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来复职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复任枢密使。咸平二年去世,死后谥号为武惠。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平南唐,征北汉。

    5、潘美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一说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开国名将。后周时,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是柴荣的侍从。柴荣即帝位后,参与高平之战,后来统率永兴的屯兵,管理西部战事。陈桥兵变后,参加平定李重进叛乱,累计升迁为潭州防御使。开宝三年,为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军攻灭南汉。后来又参与平南唐、灭北汉、雁门之战,立下战功无数,被封为韩国公。雍熙三年,因为攻打辽国失败,导致杨业全军覆没,被削三级,降为检校太保。淳化二年,加官为同平章事,数月后病逝。追赠中书令,谥号为武惠。主要成就:灭南汉,参与灭南唐、北汉。

    6、种师道

    种师道(1051年—1126年),字彝叔,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北宋著名将领。被尊称为“老种经略相公”。他是北宋名将、种家军第一代种世衡第七子种记的长子。幼年拜思想家张载为师,原来是文官,因为被蔡京一伙诬告,屏废十年后,改任武官,抗击西夏有功,升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被任命为京畿河北制置使,力主抗击金兵,深得百姓拥戴,京师解围后被解除兵权,不久种师道病逝。追赠少保,谥号为忠宪。主要成就:抵御西夏,抗击金兵。

    7、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抗金名将。进士出身,原先历任各县、州文官,政绩卓著。靖康元年,任磁州知府,击败金军,同年十一月,金军包围宋都汴梁,被任命为兵马副元帅,赴京勤王。多次率军击败金兵。因为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前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为忠简。主要成就:抗击金兵。

    8、郭守文

    郭守文(935年—989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十四岁时随父从军,父亲阵亡后,被郭威收留其帐下。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任护卫军、左雄殿直、东第二雄副都知等。陈桥兵变后,为西头供奉官,讨伐后蜀之战时,跟随大将王全斌参与平蜀之役,后来跟随潘美征讨南汉,开宝七年再跟随大将曹彬征讨南唐,太平兴国元年,跟随大将党进北伐北汉。后来率军大破辽军,雍熙二年率军大破党项人。雍熙三年参与收复燕云十六州,兵败被降职。端拱元年,官复原职,又率军重创辽军。端拱二年去世,追赠侍中,追封谯王,谥号为忠武。主要成就:参与灭后蜀、南汉、南唐、北汉,大破辽军、党项人。

    9、王韶

    王韶(1030年—1081年8月1日),字子纯,江州德安人,北宋著名将领。进士出身,初任新安主簿,后为建昌军司理参军。熙宁元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湟等地,招抚沿边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被宋神宗采纳,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后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置熙州,收复河、洮、岷、宕、亹五州,对西夏形成包围的之势。熙宁六年,率军又打败了瞎征,收复了河州。接着又攻下了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开城投降。熙宁七年,为解河州之围,率军直扑定羌城,大败羌人,不久升为枢密副使,后来被贬职,元丰二年复职,晋封太原郡开国侯。元丰四年去世,谥号为襄敏。主要成就:熙河开边。

    10、杨业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绰号“杨无敌”,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著名将领。父亲杨信,曾任麟州刺史。杨业原来是北汉将领,多次立了战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后来北汉投降宋朝,得到宋太宗赏识,任命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跟随军队北伐契丹,知道此行必败,但是因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临行前约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始终无人支援,杨业再率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兵死伤殆尽。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绝食三天而死。后来被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主要成就:在雁门关大破辽军。

    4.曹操名将排名,曹操十大嫡系名将

    1、第一名:典韦。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后归曹操。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2、第二名:许褚。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

    3、第三名:庞德。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

    4、第四名:张辽。张辽(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时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的后人。

    5、第五名: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赤壁之战、关中征伐、夏侯渊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几次重大战役。

    6、第六名:夏侯惇。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

    7、第七名:曹仁。破袁术,曹仁所斩获颇多,大破陶谦军及陶谦部将吕由,攻克句阳,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

    8、第八名: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

    9、第九名:夏侯渊。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又督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叛乱。后率军驻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张鲁降曹操后夏侯渊留守汉中,与刘备相拒逾年,于定军山被刘备部将黄忠所袭被杀。

    10、第十名:曹洪。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

    5.三国五大名将排名,三国中最厉害的50个名将

    1、第一位周瑜。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周瑜是一位军师;但是大家都错了,周瑜除了脑子好使之外,他的武功也是非常厉害的。

    2、第二位张辽。张辽是曹操部下非常厉害的将领,他在之前是跟随吕布的。张辽最擅长打的仗,就是以少胜多。

    3、第三名关羽。关羽是刘备部下的五虎上将的首位。关羽的勇猛和胆量把曹操和孙权都吓得厉害。

    4、第四位吕蒙。吕蒙是吴国的将领。他也非常得厉害,胆量非常大,而且打起仗来非常勇猛。

    5、第五位张飞。张飞这个人在大家的记忆中,就是一位粗俗、胆量很大、勇猛,但是没有智慧的硬汉子。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