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王羲之书法真迹(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书法真迹(王羲之简介)

更新时间:2022-11-22 02:02:01

王羲之书法真迹,王羲之简介

  • 1.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书法真迹
  • 2. 王羲之简介及作品,王羲之主要代表作品
  • 3. 王羲之个人简介,王羲之的七个儿子
  • 4. 王羲之简介及生平事迹,王羲之生平感受800字
  • 5. 王羲之兰亭序简介和来历,王羲之兰亭序目前存在哪里
  • 1.王羲之简介,王羲之书法真迹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2、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2.王羲之简介及作品,王羲之主要代表作品

    1、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主要作品《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2、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3、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3.王羲之个人简介,王羲之的七个儿子

    1、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2、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3、王羲之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南渡后朝政之稳定,皆赖其力。当时有民谚:“王与马,共天下”,史书上亦曾记载东晋建立甫初王导与皇帝共同接受大臣朝贺。可以想见其家族之煊赫。

    4、羲之幼时不善于言辞,长大后却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晋大尉郗鉴选择女婿,“坦腹东床”的典故就出于王羲之。他在当时是朝野看好的人物。

    5、据史书记载,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官,他却屡屡辞谢。后为征西将军瘐亮参军,累迁至长史,晋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后来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即出自于他的这一番经历。

    6、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王旷善行、隶二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7、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夫人名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8、以后王羲之渡江北游名山,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见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经观摩各家,博采众长,终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9、王羲之的书法长于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

    10、另外,据史书记载,王羲之还有洒脱漂亮的外在风貌,《世说新语》里曾说:“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这“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八字,即指其富赡的内心世界。

    11、王羲之晚年移居于剡之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镇),与当时名士谢安等在此寄情山水,安度晚年,去世后即安葬于瀑布山下(史传此地为道家的洞天福地之一)。

    4.王羲之简介及生平事迹,王羲之生平感受800字

    1、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2、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今浙江绍兴),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嗣孙建祠于墓前。

    5.王羲之兰亭序简介和来历,王羲之兰亭序目前存在哪里

    1、简介: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为历代书法名家力公认天下第一行书。

    2、来历: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城,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各有诗,辑为《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