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2-11-23 14:03:01

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1.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 2.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56个民族传统节日大全
  • 3. 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4. 苗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苗族的民间乐器有哪些
  • 5. 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 1.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1、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春节、龙船节、四月八节、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赶秋节、踩鼓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2、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农事活动节庆;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2.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56个民族传统节日大全

    1、苗年。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节,各地区的苗族所过的苗年时间是不一致的,多数地区是“岁首以东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苗年是最大的节日,食品比其他节日丰富,并且要供祭祖先。接着要休息五至十五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性活动。祭祀活动,从鸡鸣头遍开始,到天色发白结束,鸣炮竹示之。此时,全家方可入桌就餐,并可对祭祀品指物道名。到二月二后,又需禁忌。请客活动,天明后,主家杀猪宰鸡筹办丰盛饭菜。就餐时先吃甜酒,后吃烧酒,先吃粽粑,后吃米饭客人转回家时,主人鸣炮送到村外。

    2、鼓社节。在祭祀祖先的节日中,鼓社节是最为隆重的。鼓社节又称“吃牯脏”或“吃鼓藏”。节日中的主要活动着重围绕着绕木鼓进行,吃鼓藏时宰“牡牛”敬祖宗,“牡”即“钴”的意思。鼓社节的间隔时间,以十三年最为常见,但也有三年、五年、七年或二十五年不等者,可分为定期或不定期两类。鼓社节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购买和饲养鼓藏牛,推选鼓藏牛,接鼓、斗牛、杀牛祭祀等基本程序。

    3.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亩族的重要节日是“亩年”。

    1、起源。苗族的“苗年”是一个集纪年性、祭祀性为一体的节日,关于“苗年”的起源,既没有苗族的文字记载,也没有汉文献的记载,起源于何时也基本无法考证。

    2、习俗。苗年期间,每户人家都要清扫门户、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食物。糯米在苗年食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有糯米酒,而且还有用糯米做成的糍粑。节日前一晚,一家人要吃年夜饭,还要守岁到午夜,并开门放鞭炮,迎接龙进门。节日当天一大早,晚辈在长辈的主持下,将准备的祭品摆放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

    4.苗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苗族的民间乐器有哪些

    1、玉屏箫笛用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制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箫笛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而著称,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

    2、胡琴,琴类一种,因为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古代汉人称谓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从北方传过来的琴,因此而得名。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古称胡尔。蒙古族俗称西纳干胡尔,意为勺子琴,简称西胡。元代文献称其为胡琴。汉语直译为勺形胡琴,也称马尾胡琴。

    3、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

    5.苗族的节日是什么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1、苗年。苗年对苗族的意义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在节日清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

    2、龙船节。龙船节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苗族群众轮流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龙舟竞赛,节日活动十分热闹。

    3、四月八。四月八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在节日的这一天,苗族同胞们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四月八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主要流行地是我国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