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要不要引导孩子早期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要不要引导孩子早期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更新时间:2022-12-11 22:14:02

要不要引导孩子早期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 1. 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要不要引导孩子早期教育
  • 2. 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接受早期教育
  • 3. 如何对孩子进行生理教育,如何向孩子传授生理教育的知识
  • 4. 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怎样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 5.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遇到挫折如何鼓励
  • 1.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要不要引导孩子早期教育

    1、有专家表明,早期教育提倡从零岁开始。请注意!要把早期教育与学校教育区别开来。早期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神童和专家,也不是超前、超常地学习知识、识字、背诗歌(这些是学校教育的特征,而是以科学的教养方式给宝贝营造一个健康、安全以及幸福的童年,既让他们享受童年的轻松快乐又对将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2、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3、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4、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

    2.如何正确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接受早期教育

    1、提供视觉刺激,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小床四周贴些图片,并经常更换,来促进孩子的用眼兴趣。当他能自如地用手抓握时,就会拉扯这些图片,好像他能把图片上的人、景物拉出来一样;也可以购买鲜艳颜色的婴儿床,来提高宝宝的视觉刺激。另外,早教专家指出,宝宝对人类脸部的注意最多。爸爸妈妈不妨把纸片剪成图形,画上人脸的大概特点,宝宝就会长时间地注视着这些图案。此外,不要总让宝宝呆在婴儿床上,不妨带着宝宝出去走走,可以开阔他的视野,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周围的人们,同时也促进其心智、生理、人际交往及感情等的发展。

    2、提供听觉刺激,爸爸妈妈最好经常与宝宝聊聊、哼哼歌,也许你还记得幼时妈妈哼的催眠曲。如有兴趣,不妨将这些轻柔、宁静的曲子记录下来,在照料孩子时,你就可以经常随口哼唱。声音、音调、节奏的变换是转移烦躁不安的宝宝的绝妙办法,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适合宝宝的流行歌曲记下来。例如一个正噼噼啪啪地拍打着洗澡水的宝宝听到进行曲会更加活泼、有劲。父母也可以自编育儿曲只要有创造性能启发想象力,宝宝就会喜欢。

    3、提供被动操练习,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变换宝宝在床上、椅子上的姿势,鼓励他活动躯干、手臂和双腿。一个能控制自己头部、颈部的宝宝总是喜欢翻来滚去或玩着自己的手臂、双腿。还可以轻轻地拉住宝宝的腿,将它左右摆;让宝宝用手抱紧某一个东西,父母将他的手拉开再合拢。不过这些游戏只能持续几分钟,最好在换尿布、洗澡时做。多数父母喜欢和宝宝一起坐在地板上让宝宝打滚。如果在地板上放个玩具能吸引宝宝的注意,那就鼓励他爬到那里。

    4、提供触觉刺激,宝宝从小就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双手的触觉在整个触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冷热感、粗细感还是痛痒感,都是通过皮肤传到大脑皮层的。可以提供不同质地的布料如绒、缎、棉等搓揉宝宝的手臂、小腿和大腿,一边搓揉,一边告诉宝宝布料的触感,如“粗粗的”、“好柔软啊”、“硬硬的”。或者试着用羽毛或软牙刷刷宝宝的脚底,让宝宝体会不同的感觉,再用羽毛刷他的脸、手指等部位。还可以让宝宝的手触摸水、沙子、泥土、碎石、豌豆等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的东西,比较一下它们的区别。

    3.如何对孩子进行生理教育,如何向孩子传授生理教育的知识

    1、4、5岁时。当孩子四五岁时,开始进入幼儿园等社会群体所在之处,同时他们对自己如何出生之类的问题,也十分懵懂。此刻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2、我们要告诉他们,哪些地方是别人不能乱碰的隐私部位,男女生之间的差别等等。如果发生了被侵犯的类似事件要如何处理等等。

    3、10、11岁。此时是我家有女初长成的状态,男生女生的第二性征出现。我们要告诉他们大姨妈与遗精现象的正确处理方法,让他们有提前的心理准备。

    4、12、13岁。一般普遍进入到了青春期,要告诉他们生理期的禁忌,不要吃生冷的东西,不要碰凉水。内衣的选择也要家长的参与。此时妈妈要密切关注女儿的变化,爸爸要密切关注儿子的变化。

    5、14、15岁。当然,一些国外的教育会教大家如何使用避孕套等等,而在中国很避讳这种隐私话题,在中国一些大学的生理性选修课可能会讲避孕套的使用等等。毕竟其实偷尝禁果的事情,现在已经很多。

    6、因为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这些懵懂的事情,都是通过不正确的渠道偷偷了解,如果家长从小就能正确引导,学校能够提供正确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7、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拿高分,只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要切实地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希望更多家长看到这篇经验,能够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更加尽心尽责。

    4.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怎样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1、首先,给孩子树立恰当的目标,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能够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证明,成功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积极上进的情绪,而失败的行动容易使人产生消极退缩的情绪。作为父母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要求过高,而要为他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让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获得成功的快乐。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之情是孩子渴望学习、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

    2、其次,家长要做到心态平和,不要把分数看成是评价孩子学习成绩的唯一标准。

    作为家长应看到,学习、分数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有的孩子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比较差,但是,在其他方面却不一定差。当他们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集体活动以及小制作和小实验中作出成绩时,他们会感到“我在这方面比别人强”,同样会产生成功感。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落后,而把孩子看成一无是处,整天训斥,或仅以分数这把尺子衡量孩子的优劣。而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

    3、第三,努力改变孩子单一的学习动机,尽量减少单一学习动机给学生带来的烦恼与痛苦。

    现实生活中,由于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渗透到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孩子身上。好像孩子的生活目的仅仅是为了重点中学和考上大学。这种单一的学习动机使孩子每天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怕自己的成绩降下来,怕自己的名次排到后面,怕考不上大学,怕家长抱怨……因而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负担。

    4、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该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我们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在孩子的生活理想、志向水平、未来责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上下工夫。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在眼前的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且是在为将来获得人生的更大成功做准备。这样孩子就会从“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的单一学习动机中解脱出来,不再为一次考不好而受到精神上的折磨,他们就会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沮丧。

    5.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遇到挫折如何鼓励

    1、要让孩子正视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后往往都会很难过,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家长没有必要放大这个情绪,发现孩子情绪不对就立刻进行安慰和夸奖。

    2、增加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当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不恐惧的勇气是非常难得。而平时的挫折教育自然就是最好的增强孩子面对困难勇气的教育方式。

    3、让孩子学会分析挫折。失败的意义在于吸取经验,不要重蹈覆辙,而失败的过程里,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当我们遭遇挫折了,有没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处理?

    4、让孩子学会独立。家长应该摆正心态,不要事事都帮孩子代劳,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