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用修辞手法写大自然的风(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是什么修辞手法)

用修辞手法写大自然的风(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是什么修辞手法)

更新时间:2022-12-12 07:55:01

用修辞手法写大自然的风,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是什么修辞手法

  • 1.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是什么修辞手法,用修辞手法写大自然的风
  • 2. 腊八粥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腊八粥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修辞手法
  • 3. 三月桃花水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分段和段意
  • 4. 什么是对偶的修辞手法,背熟100个对偶佳句
  • 5. 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 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是什么修辞手法,用修辞手法写大自然的风

    1、“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是比拟句。比喻:本体,风。喻体,音乐家。拟人:演奏,只有人才能做到的动作。

    2、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顶针、联珠),对比,对偶(对仗、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舛互。共计64种。

    2.腊八粥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腊八粥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修辞手法

    1、第一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

    3、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三月桃花水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月桃花水这篇课文分段和段意

    1、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方法。

    2、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河水流过麦田,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丁零,丁零,像大马车驶过的铃铛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催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

    4.什么是对偶的修辞手法,背熟100个对偶佳句

    1、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2、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3、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4、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5.什么是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1、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2、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比如: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