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不应该溺爱孩子,对孩子过度照顾只会让孩子丧失自理能力。作为家长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尽早丢掉用人身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平常在家中倒水、拿学习用具这些事情孩子都可以自己做,而对于不会做的题,也应该鼓励孩子先自己想思路,而不是直接帮他解答,告诉他答案。
第二、不求着也不逼着孩子做事,很多孩子不愿意做某事,而家长一定要孩子做某事,于是家长就会使用求的方式诱惑孩子去做,比如说如果你能赶紧写完作业,就可以玩一会儿游戏,写作业、考试,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理应孩子独立完成,如果总需要外在的奖励或诱惑。总需要家长求着才去做,孩子还有什么独立性可言。同时不要逼着孩子做事,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权威去控制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我就都按照父母说的做吧,长此以往,这种软抵抗有可能变成硬抵抗,也有可能让孩子做什么都完全依赖父母。
第三,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让孩子有重要感、价值感,并因此而主动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家里要装修的时候,家长可以征询孩子的意见,问问孩子觉得什么样的风格比较好,喜欢什么样的颜色,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意见对于整个装修计划很重要,由此而进行思考和父母讨论,而不是直接由父母决定,把孩子的意见抛在一边。一个人如果被赋予责任,有了重要感,就有了主动性,有了自律,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
需要先确立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想法,家长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剩下得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这样慢慢的就可以养成这种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