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身无分文和难兄难弟的
陈纪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寔那里问讯,请求公断。陈寔说:“陈纪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陈谌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是否满意?
《世说新语》德行篇 第八篇 介绍陈群和陈忠两兄弟小时候各自称赞自己父亲功德的故事。
原文是这样的: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意思是:陈纪之子陈群有杰出的才智,与陈谌之子陈忠各自论颂父亲的功德,争执不下。于是便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做兄长的不容易,难以胜过小弟;季方做小弟也不易,难以胜过兄长。
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这句话的意思是:元方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季方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兄弟二人才智不分高下。
这是成语“难兄难弟”的由来,现在常用来比喻:两物并美,各有千秋,或共患难或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这段争论应该是发生在陈群、陈忠兄弟少年时期。
整篇文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这样:
陈纪之子陈群有杰出的才智,与陈谌之子陈忠各自论颂父亲的功德,争执不下。于是便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做兄长的不容易,难以胜过小弟;季方做小弟也不易,难以胜过兄长。
02
历史上的陈群、陈长文又是怎样的人呢?
一、祖父眼中的陈群
俗话说“从小看老”,小时候的言谈举止往往会对后续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陈群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祖父陈寔很看好他,认为将来兴家旺族的一定是陈群。
二、少年结交名流而出名
陈群少年就和魏晋时期许多名士一样,喜欢结交名流,他出身于名门望族,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从与孔融交往开始,他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也给他带了好运。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备魏豫州刺史时征召陈群为别驾(类似于今日的副省长)。
三、陈群的政治功绩
陈群,字长文,三国时期的政治家。220年曹魏篡汉前,时任魏吏部尚书,他制定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种官吏选拔制度从此施行,贯穿两晋、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科举制度兴起后才被取代。
该制度对盛于两晋的门阀制度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受争议的从政经历
造化弄人,刘备败逃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击败盘踞豫州的吕布,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yuàn属(当时曹操任司空,西曹掾主管府内官吏署用。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曹丕代汉后,陈群任尚书仆射pú yè,尚书令,官至司空,子陈泰。
笺jiān疏中认为,陈群虽然能力突出,德行并不突出,东汉末世家忠贞的德行从他开始慢慢衰减了。
古人讲究忠臣不事二主,陈群似乎就犯了这个忌讳,因而他尽管在政治上有杰出的才能,还是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可争议的历史。
五、史学家陈寿的评价
作为一个政治上能力超群的名流,陈群对于帝王的过失有他独到的批评方式,他总是单独上书劝谏,从不公开议论。就这一点而言,就是众多名臣很难做到的,更不用说普通大臣。
因此陈寿认为他有长者风范,可以作为为官的典范,对他评价很高。
而小时候和他一同争论父亲功绩高下的堂兄弟陈忠、陈孝先 却无心从政,政府屡次征辟他不出仕。印证了祖父的评价,兴家望族的是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