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5-04-02 19:08:03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于“怎样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其实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好的经验,只是有一些体会而已,很愿意跟大家交流、分享。从学生目前的表现来看还是比较喜欢阅读,我想这是长期积累、慢慢培养的结果。回顾孩子们的成长经历,我简单总结出了这样几点:

一、家长要热爱阅读,给孩子做好榜样。

有句广告词就说“父母要做学习型,孩子才会学习行”,我们把这句广告词里的“学习”换成“阅读”,那就是“父母要做阅读型,孩子就会阅读行”。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会经常看书阅读,也带动了孩子模仿学习爱上阅读。

二、为阅读打好基础。

识字活动是早期智力开发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虽然它并不是阅读的唯一形式,但它却是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想让孩子大量地自主阅读,识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时,识字活动本身也是一种阅读,孩子通过看字、玩字、识字,不仅能积累认字量,为阅读打下基础,而且从小与字亲密接触,对汉字会产生兴趣、形成敏感,从而使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在识字的过程中,孩子需要通过观察和注意去辨认字的形状,通过记忆去记住字的样子,通过思维和想象去理解字的意思,通过听觉去分辨和记住字的读音,因而会促进孩子的观察、注意、记忆、理解、思维、想象、听觉等能力的发展。

三、坚持看故事,使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故事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第个故事的情节都可以让他们印象深刻。每次读故事,我总是尽可能地运用丰富的表情、声调的变化并结合动作表演,来展示故事中的形象,使孩子感觉到生动有趣,更加喜爱阅读。

四、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选择书籍或故事,引起孩子的兴趣。

在给孩子选择书籍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如果内容太深奥,超过了孩子的理解力,孩子就会丧失兴趣。所以在给女儿朗读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观察她的理解状况,如果感觉到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就会及时改变内容,选择其它更合适的给她朗读。

六、提出问题,增加参与性,促进阅读的兴趣和效果。

在给孩子朗读的时候,我通常会连续讲两三遍,第一遍,一边讲一边提出问题,比如我会说:“呃,注意听咯,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待会儿我要问你哦!”这样引起她的注意,促使她认真倾听。讲完后就会提些问题让她回答,我再做补充。接下来再完整流畅、生动形象地朗读一两遍故事。读完了还可以又提问,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参与性,促使她有继续阅读的兴趣,并巩固。

语文老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就谈些看法与建议。

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想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营造氛围优雅的校园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要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接受书香的感染。比如,在教学楼走廊用玻璃镶嵌上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还有班级墙报,围绕“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来设计文化用语,而且内容可每周更换,使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

2、开展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团员读书读报活动等。每学期一次的故事会,评选出故事大王;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在班级布置一个读书心得展示台,交流读书体会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加强学习指导,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是一种生命行为,是一种生存状态,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以好书为师友;学会思考,读而不思则惘;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画一画精彩处,摘一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学会运用,就是要读而有记,读而有思,读而有疑,读而有悟,读而致用,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成为灵魂的营养液,让人生变得更加精灵、智慧、美丽、高尚。

为了保证阅读的效率,具体要做好两件事:

1、固定课外阅读时间。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可以是早晨上课前及早读课,或是下午的课外阅读时间,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都要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最好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计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般化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2、开设阅读指导课。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或每两周必须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一般要做:

⑴、推荐优秀读物。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

⑵、读书方法指导。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批注,怎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利用“阅读参考资料”阅读,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做“读书卡”。在阅读中,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⑶、优秀读物欣赏。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