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粮食储藏期限和储存方式的不同以及粮食的种类,储存害虫等级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未经处理的粮食在3个月内应不超过连续抽样12个单位中无活虫、无卵、无经发育的幼虫或无露头的蛹,这个等级为零级;在储存期间,对于存储久,易腐烂、易富含油脂种子等易受储虫危害的粮食,应设置相应的处理标准。
如果已经出现了害虫,一种处理方式为通过低温、高温、气氛调节和化学处理等方式对储粮进行消毒或防治。
此外,在储存粮食之前,也可以通过清理粮仓、修补漏洞、使用可燃虫防治剂等方法进行预防。
储粮害虫是指那些会危害储藏的粮食或者其他储存物品的害虫。以下是储粮害虫等级标准及处理方案:
1. 等级标准
储粮害虫主要分为三级:
一级:指能够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成虫
二级:指不能通过肉眼观察到,但能通过专用设备检测到的卵、幼虫和成虫
三级:指不能通过肉眼或专用设备检测到,但能通过昆虫拉丝机检测到的虫子
2. 处理方案
(1)物理防治:
储粮害虫主要靠储存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害虫数量,降低害虫产卵、发育和繁殖的机会。
(2)化学防治:
储粮害虫的常见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药、熏蒸室内等方法。喷洒杀虫药具有防止、杀灭虫害的功能,但存在环境污染、超标等问题。熏蒸室内的杀虫药熏蒸剂能够杀灭所有鸟虫和昆虫,但熏蒸后需要通风处理。
(3)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天生微生物和化学合成性诱剂等进行生物防治。例如,使用草铃虫来控制油蚜虫等。
(4)物理化学结合防治:
多种储粮防治技术的综合使用,如混合毒剂、光线和超声波等。
以上是储粮害虫等级标准及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储粮害虫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