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包粽子的习俗主要起源于中国。粽子,又叫做“角黍”或“筒粽”,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粽子历史悠久,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后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的一种民间传统食品。
关于过年包粽子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忠心爱国,却屡遭排挤,最终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节这一天往江里投放粽子,让鱼虾不吃他的身体。另一种说法是,粽子有祭祀祖先的意思,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逐渐传到了中国各地,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现在,粽子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食品,人们在端午节以外的时间里也可以吃到粽子。粽子的口味也越来越丰富,有咸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