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结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假定先入库的货物也先发出或耗用,根据入库时货品的数量、单价和金额等进行登记,存货出库后逐一登记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2. 加权平均法:按照存货的购入价格和数量,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发出存货的成本。
3. 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采购存货后,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价,使存货成本更接近实际购入成本。
4. 个别计价法:对每一种存货都按照实际的购入成本进行计价,发出存货时按照实际成本结转。
5. 计划成本法:根据预算编制的成本计划,对存货进行计价和结算。
6. 毛利率法:根据企业预期的毛利率,计算出销售价格,以此作为发出存货的成本。
7. 零售价法:以零售价格作为发出存货的成本,适用于零售企业。
这些成本结算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结算方法。不同的成本结算方法对企业损益、资产负债表甚至纳税额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成本结算方法对企业财务管理非常重要。
成本结算的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品种法是将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分批法是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或按考核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分步法则是以产品的生产阶段或“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方法,它通常应用于大批量、多步骤、多阶段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造纸企业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如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次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新的平均单位成本,并以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领用或者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包括生产费用支出的审核、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进行要素费用的分配、进行综合费用的分配以及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等。虽然这个过程可能相对复杂,但它是确保成本核算准确性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