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定有弹性的目标
在有目标的情况下,我们能更聚焦精力在完成事情。缺乏目标,我们可能就无所事事的做一些有的没的事情,最后把时间给“浪费”了。
时间从来不是我们能控制和管理的,不管我们有没有规划如何使用它,它依然会往前走。
有目标很重要,但有弹性的目标对我们效率更有帮助。
有些人不喜欢规划目标是因为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他们认为目标一旦设了就不能改。其实不是的,我们应该随时可以调整我们的目标。调整不是因为我们没想好,而是我们按照现状给目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如果没想好目标就定下来,我们往往会浪费更多时间。
我们制定目标时,它都是确定的。确定不代表不能改,我们要用有弹性的心态对待它。
2. 行为一致
高效的员工说一就是一,不会轻易改变目标。即使最后项目因为其他因素而不能上线,他们依然会把该准备的事情按原计划完成。
他们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自己的工作节奏。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给自己找“借口”延后,次数多了就会成为你的工作习惯。一旦延后,你也许就不会充分的利用好时间。
尽力做到言行一致,说好什么时间完成就什么时间完成。当你养成这个习惯后,你会发现其实做到言行一致(时间管理上),并没有我们原本想象中难。
当同事知道我们是言行一致了,他们也会被我们影响,从而更愿意配合我们的时间表。
3. 拥有知识和技术专长
没有什么东西比缺乏知识或专业知识能够更快地扼杀了生产力。
当我们知道要完成任务自己需要做什么和如何做,我们就不需要为了速度牺牲质量。
我们可以做得又好又快。
相反的,如果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或需要寻找协助时,我们的效率就可能受影响。
4. 结果导向
大多数人都愿意为承担实现目标的责任,按照合理的节奏去取得理想中的结果。
有少数人极为期望能够更短、更快地实现目标,多付出努力。
这些人充满竞争力,他们不仅与同事竞争,还与自己竞争。他们乐于创造新的表现记录,然后打破自身的最佳记录。他们的结果导向个性让他们的焦点是放在结果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了结果,他们愿意绞尽脑汁、想尽办法。
5. 预测和解决问题
效率超常的人都是绝佳的问题解决者。他们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他们同样也倾向于预测障碍,提前解决问题,因此可以避免他人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们的工作习惯能帮助他们减少过多时间浪费在解决问题上。
社会心理学家称此为心理对照,即思考你想要获得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你可以获得,这有助于人们取得目标。
6. 积极主动
对很多人来说,完成一项任务最困难的是开始。
效率超常的人着手都很快,他们从来都不会等到被告知才去做。他们善于提前规划好工作,甚至提前开始做。
他们之所以能够有时间提前做因为他们的工作习惯会让他们避开被“截止日期”追赶。
7. 具备合作性
在现今复杂的组织中,很少有事情可以由个体单独完成。每一件事都高度共存的。因此协调和协作能力成为企业里抢手的能力之一。
效率超常的人通常都极具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很好地共事。他们清楚要完成任务需要各方的配合与支持。他们知道谁能够在哪个环节做出贡献和如何激励这些人愿意配合。
缺乏协调和协作能力可能对完成任务产生额外的时间。
如果我们希望成为更有效率的自己,不妨看看以上这七种方法,问问自己是否有可以提升的地方。
也许开始改变习惯的确是不容易,也许要持久维持做以上其中一项会很难。
试问是否想把自己变成一个更高效的人?
如果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再容易的事情也不见得我们能完成。
难不代表不能,容易也不代表能。相反的,如果这对我们意义重大,那再难的事情也会被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