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存(Main Memory),也称为内存或随机存储器(RAM),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存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
1. 存储单元(Storage Cells):存储单元是主存的基本构建块,通常是由电子器件(如电容、触发器等)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位(0或1),也就是一个二进制数。
2. 地址线(Address Lines):地址线用于标识主存中不同存储单元的位置。通过地址线,计算机可以访问指定的存储单元以读取或写入数据。
3. 数据线(Data Lines):数据线用于在计算机和主存之间传输数据。当计算机需要读取主存中的数据时,数据线被用于从主存传输数据到计算机。当计算机需要将数据写入主存时,数据线则被用于将数据从计算机传输到主存。
4. 控制线(Control Lines):控制线用于控制主存的操作。它们包括读写控制信号、时钟信号和刷新信号等。通过控制线,计算机可以实现对主存的读取、写入和刷新等操作。
主存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供计算机进行读取、写入和操作。具体而言,主存的功能包括:
1. 存储程序指令:计算机的指令集被存储在主存中。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它会从主存中读取指令,并按照指令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2. 存储数据:主存也用于存储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的临时数据、计算结果、用户输入等。
3. 地址定位:通过地址线,计算机可以定位特定存储单元的位置,以便读取或写入数据。
4. 随机访问:主存是随机访问存储器,意味着计算机可以直接访问存储单元,而无需按顺序扫描整个存储器。
5. 数据传输:数据线用于在计算机和主存之间传输数据,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需要注意的是,主存的数据是易失性的,意味着断电后存储在主存中的数据会丢失。为了永久保存数据,通常需要将数据从主存中复制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如硬盘、固态驱动器等)。
主存,主要指的是内存。内存是随机存储器(RAM)存储器的任何一个存储单元都就可以随机存储,存取的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而存储系统这包含有高速缓存,主存,辅存。他们的存取速度是由高到低排列的。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多级存储器主要是为了解决提高速度,增大容量,同时又降低成本。cache(高速缓存)-主存主要是为了匹配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cpu速度快,而访问主存的速度慢,所以弄了一个访问速度快的高速缓存,提前把cpu要用的数据放到cache中,这样就可以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时间了,提高整体的运行速度了;辅存是用来存放文件的,断电的情况下,数据还在,这样cpu需要访问时,则先通过io总线将数据读到内存上,然后再访问内存。 自从计算机的祖师爷冯·诺依曼提出了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那么多年来计算机就一直按照这个结构发展下来了。冯·诺依曼结构中有一点,就是把计算机划分成五个部分,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对于CPU,充当的是运算器和控制器的作用;主板,主要是控制器,协调CPU和各外设直接工作;内存,即主存,是最重要的存储器;显卡则是兼有运算器和输出设备;而网卡则是典型的输入输出设备。 对于组成方法,单片机估计跟你想象中的计算机就很不一样。一个主板,上面CPU、内存什么都有。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CPU的,在CPU诞生之前,运算器和控制器是分开的,不过,现在一般都有了;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主板的,主板的存在主要还是为了拓展性,在不需要这种拓展的系统中,比如航天控制的计算机可能就没有这样的主板,至少家里面冰箱或者微波炉中使用的计算机是没有这样的主板的。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主存的,对于一些存储量不大的计算机,可以只使用寄存器或者非常少的存储器。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显卡的,显示的任务是可以由CPU独立完成的,对于服务器之类的一些特殊计算机,显卡很可能根本就用不了。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声卡的,我们实验室买了好几个服务器都是没有声卡的; 计算机是可以没有网卡的,我家买的第一个电脑就没有,那时候上网还用传说中的调制解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