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荆州根据司马彪的《续汉书》记载,东汉的荆州全境共辖7个郡,包括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以及长沙。
这一区域大体上包括了今天的湖北,湖南等省份的一些地区,长江南北一共有20多个郡,都在它的管辖之下。
荆州刚好处在中原地区与益州和扬州之间,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荆州通过南阳北部可以跨越伏牛山低矮丘陵,进入许都的郊外。而西面也可以通过三峡和四川盆地的内河到达成都平原。
同时它本身也处于长江中游,江面宽阔,水道非常便利。
不过,如果仅仅只是单纯的地理上的便利,还不会让荆州变成后来群雄的荣耀之所和诸神黄昏的墓地,最主要的是,荆州沟通了中原和益州和扬州。
表面上荆州和益州在地理上是相连的,可是这两地的联络通道非常麻烦。
从水流方向而言,从荆州到益州是逆流而上,而且水流十分湍急,从夷陵到江州的江道全长有1181华里,因为两面皆山,所以被称之为“峡江”。
三国时期的荆州范围囊括了今天的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地区、广东全境、越南北部地区1。当时的荆州,所辖地盘很大,相当于现今湖北省、湖南省大部,以及河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自治区的一小部分。
按现在的行政区划,荆州涵盖了七省一直辖市一自治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