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通过将冰块储存在地下或者地洞中来保存到夏天的。
原因是地下或地洞中的温度较为稳定,能够防止冰块融化,同时储藏的冰块也能够逐渐降温,使存储的时间更长久 。
此外,在一些寒冷的地区,古代人也会将冰块储存在冰洞、冰河中,以防止其融化,在需要使用时再取出来使用。
这种储存冰块的方法在古代被称为“冰窖”,是中国古代智慧的体现之一。
1古代没有电,当然更不可能会有冰箱,夏天温度这么高,想制作冰块是无法做到的。
2但是唐宋、明代、清朝又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在夏天,古代是有冰块买卖和用的冰窖。一般来说在古代有钱的大户人家,会建造冰窖, 如清代龙居大富户。
3按照标准,大概地下4-5m的深度,可以实现温度保持到0℃左右。冰块足够大的话,是不容易化的。要想存冰块到夏天,第一步是挖地窖,地窖一般是5m深左右。冰窖内藏冰多是冬天储藏,或者从北方运输来的。
4这样可以方便夏天取用。唐代,唐玄宗一骑红尘妃子笑,杨贵妃吃荔枝时就是用冰块保存的。地窖挖好后,下面铺上草毡。
5等到冬天,冰结最厚的时候,到湖里,找到最厚最硬的冰块,一块块的切下来。然后一块一块的摞进的窖里,一直到的窖顶。摞满后再在上面盖一层草毡,草毡上面再盖一层厚厚的黄土,最后用土封起来。
6一般情况下,民间建的冰窖只打开一次,所以一般是提前就开始预约买主,预约量攒够一冰窖的量以后才会开窖放冰,买家去取。除此以外,还会有一些专门的存冰设备,比如清代宫廷里用冰鉴(冰箱),箱内用铅或锡隔热。既能防暑降温,又能保存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