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壳里面有一个外套,它分泌出壳的成分来制造壳。但受损壳能否修复,主要取决于受损壳的具体情况。具体基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轻微破损—如果只是外壳小部分损坏,没有伤及外套膜,外套膜可以分泌贝壳构成物质以修补破损的部位,破损部位修补后颜色较“原装”部分稍淡。
2、中度破损—如果破损伤及外套膜,则破损部位不能自行修复,只会长成疤痕的结缔组织,蜗牛也有可能继续存活。
3、重度破损—如果破损伤及内部组织,外界微生物就是直接侵入蜗牛体内,由于蜗牛代谢速度慢,难以在较短时间修复伤口处,微生物的持续入侵,将给蜗牛造成严重影响,那么蜗牛存活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科学论文 百江小学四年级(1)班:王滕樱子 指导老师:臧镒华 我是一个爱小动物的孩子。
三年级上学期听科学老师说过几天要上蜗牛一课,要同学们准备几只蜗牛供课堂上观察。
我听了可来劲了,当天晚上让爸爸拿着手电陪我到菜地里捉了四五只大蜗牛,装在玻璃缸中,每天喂一些新鲜的菜叶,一有空就蹲在玻璃缸前观察。
可是一天放学回家,看见一只蜗牛落在地上,旁边还流淌着一些水,我急忙捡起来一看,糟了!蜗牛的壳裂开一条缝,我真担心它会死掉,赶紧找了一个盘子,轻轻地放在盘子里。
我想:壁虎、蜥蜴的尾巴断了能再生,蜗牛的壳破了能愈合吗?于是我询问我的老师。
老师对我说:“你要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养养看,蜗牛的壳能不能再生?” 我抱着侥幸的心理,对这只蜗牛特殊护理,每天到自家菜园里摘一些嫩而新鲜、平时蜗牛最爱吃的菜叶子喂养它,并在盘子的上方罩上窗纱。
白天放在家中,晚上放在阳台上,每天早晚两次给它清理卫生,不敢有半点懈怠。
就这样一边护理一边观察,开始的两三天吃的很少,后来四五天的食量逐渐增加,到了第九天的晚上,发现这只蜗牛爬到盘子的上方,我急忙拿来手电,揭开窗纱仔细观察,眼睛突然一亮,发现破了壳的地方长出一点点新壳,这一发现好似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甭提我心里有多高兴。
第二天,我带上这只蜗牛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冲向科学老师的办公室,把这一新发现告诉了老师。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用放大镜再仔细观察一遍,发现长出的新壳颜色要比原来的壳要浅一些。
(后来,我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蜗牛破裂的壳愈合后还会留下一道痕迹。
) 课堂上,我把蜗牛的壳破了能再生的发现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2010学年县级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