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不同于一般情况或平凡的人或事物。它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是而及彼,由是而及斯。”
其中的“鱼”和“熊掌”被用来比喻两种不同的选择或利益,而“非池中物”则指的是那些超越了常规选择的特殊存在或事物。因此,"非池中物"常用来形容那些与众不同、独特或非凡的人或事物。
答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拼音fēi chí zhōng wù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例句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受困于上海,但他非池中物,最终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