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清代宫廷常见的钿子头是什么场合梳的发型(清朝宫廷燕尾发髻是真发吗)

清代宫廷常见的钿子头是什么场合梳的发型(清朝宫廷燕尾发髻是真发吗)

更新时间:2025-04-10 21:48:12

清代宫廷常见的钿子头是什么场合梳的发型

清初时期,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

随着满族妇女发式的不断复杂化,其头式也逐渐的多了起来。钿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钿子头”。

“钿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但戴荆子的抓髻式发式是用本人的头发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饰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几朵鲜花、绒花等分量较轻的装饰性物品戴,限制了头饰的大量使用。

扩展资料:

钿子头的梳妆方法: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一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

钿子是清代后妃戴用的冠帽,按功能分凤钿和花钿,吉服戴凤钿,常服戴花钿。凤钿主要用于吉庆场合,如上元、端午等传统节日御彩服时。钿子就其形状可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