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解释(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解释(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更新时间:2025-04-16 00:00:39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解释

王安石变法,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由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解释:

一、财政

1、青苗法

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局限:强制农民借贷和还款期限,加之利息偏高,使得富人变穷、穷人更穷。

2、募役法(又称免役法)

内容: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作用: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局限: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

3、方田均税法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作用: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4、农田水利法

内容: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作用: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局限: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负担。

5、市易法

内容: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作用: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6、均输法

内容: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作用:降低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二、军事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1、保甲法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作用: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

2、裁兵法

内容: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作用:提高军队士兵素质。

局限:裁撤军队标准流于主观。

3、将兵法(又叫置将法)

内容: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以提高军队素质。

作用: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4、保马法

内容: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

作用: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局限:养马户专业程度无人监管。

5、军器监法

内容: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

局限:增加财政支出。

三、文化

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主要是为变法造舆论。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这三个具体措施。

1、贡举法

内容: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增加法科。

作用:把科举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扩大考选名额,奠定明朝科举考试内容基础。

2、太学三舍法

内容: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提举经义局,修撰儒家经典,编纂《三经新义》;设置武学、医学、律学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3、惟才是举

内容: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作用:给后世官场注入新鲜血液。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了缓解财政危机,达到富国强兵,开展的变法。内容如下:

一,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税收。

二,方田均税法。清丈核实土地,作为收税依据。制约官僚地主特权,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税收。

三,募役法。官府雇人服徭役,不愿服役的民户缴钱。官僚地主不服役的也必须交钱。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官府收入。

四,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低息贷粮,收粮后还贷。限制高利贷剥削,增加官府收入,减轻官府存粮成本和损耗。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