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到孩子的独特个性
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她自己的优点、缺点和独一无二的个性,她具有完整的人格,而非我们的个人的延伸。认清她、陪伴她、帮助她成为自己。
这一点跟谷爱凌妈妈说的给孩子创造气氛,不强迫孩子的观点不谋而合。给予女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她们能够与真实的自我相处,与人们对女性持有的期待保持距离。
给她们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我认为认识孩子的独特性特别重要。父母不能因为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弹钢琴厉害,就逼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钢琴。
同样的,如果男孩想体验一次穿裙子去上学,就应该给他这个机会去尝试和体会,并去感受他穿裙子时周围人的评论对自己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他,并告诉他别人会嘲笑他。父母告诉他的和他自己体验得来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2.打破与女孩相关的刻板印象
女孩们身处的语境并不利于其培养勇敢的人格,也不利于激发她们向外部世界探索的热情。——《她世界:一部独特的女性心灵成长图鉴》,伊丽莎白·卡多赫,安娜·德·蒙塔尔洛
记得有一次儿子玩炊具玩具时,我的脑海竟然蹦出这样的想法:男孩子不该玩女孩子的玩具。

我发现女孩子的玩的玩具多半是可换装的洋娃娃、炊具等,而男孩子的玩的玩具多半是玩具枪、玩具汽车、玩具工具、球类等。女孩被劝导吃饭要淑女,要多做家务,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而男孩不仅没有被这样劝导,相反,往往被鼓励多去外面活动,找朋友玩耍,似乎无形之中,这些玩具和活动早已被贴上了性别标签,而我们都在默默地遵循这些标签给孩子分配玩具和活动。
这并不利于培养女孩们自信和勇往直前。

3.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在生命早期,女儿与母亲没有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而建立自信,但是这并非一成不变。只要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孩子的自信心完全可以重建。
4.父亲分担家务有助于培养自信的女儿
父亲和母亲在女儿的自信心建设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如果父亲或家庭中的男性不认可伴侣的价值和品质,那么女儿会内化这种观念,进而阻碍她们自信心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指出,对女孩职业抱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父亲对家务的态度。也就是说,参与家务劳动的父亲更有可能培养出向往收入更好、非传统职业的女儿。

5.学校是性别歧视的重灾区
法国男女平等高级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学校依然是性别歧视的重灾区。这种歧视观念的传递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这使得女性陷于刻板印象的曲解。
该委员会主席达妮埃尔·布斯凯指出,在小学一年级教科书中,烹饪和家务的角色70%是女性;只有3%的女性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课堂互动中,56%是面向男学生;填写志愿时,可供女生选择的专业很有限,老师不会鼓励女生选择填报理科或科学专业,即便女生的学业成绩比男生更优秀。
这些都不利于女学生的进步。只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社会才会进步。
6.对“缺陷”的认识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的开始。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缺乏自信并接纳自己的缺陷的时候,就是开始改变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重建自信。
总结
认识并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打破刻板印象,突破自我限制,同时,父亲多参与家务劳动和育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缺陷”,让孩子发扬自己的优点,方能培养出自信的女儿。
1让她有成就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让她先成功地完成一件小事,时间长了,她自然能够找到自信。真正的自信,不是亲人的夸赞,而是对自己的肯定。成就感,就是找到自信最好的良药。
2引导她多读书女孩自卑不自信是一种心理,是认知力作用的结果,引导女孩读书是改善女孩自卑不自信,只要女该爱上读书、尤其历史类书籍女孩就会被历史曲折的故事所感染,自卑感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