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汉代侯爵等级划分(汉朝二十侯爵排名)

汉代侯爵等级划分(汉朝二十侯爵排名)

更新时间:2025-04-22 17:36:48

汉代侯爵等级划分

汉朝的侯爵分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此二十等爵皆可世袭。

扩展资料:

汉朝时的沿革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余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

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

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

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

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彻侯)、关内侯。

  列侯(彻侯),汉二十等爵位中第20等。列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东汉的列侯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等,均有食邑。自魏晋以后,逐渐实行虚封。589年,隋朝灭陈,列侯一爵也随之结束。

  关内侯,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自魏晋以后,逐渐实行虚封,关内侯与其他爵位一样,仅是爵位名称。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