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1.《孝经》: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百孝经》:孝顺父母天下稀,不孝之子人人鄙。
3.《庄子》:爱子如子,教子如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4.《左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5.《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6.《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载兮抱我,抚兮育我。
7.《史记》:孝者,天下之本也。天下之本在身,身在家,家在父母。
8.《三字经》:父母呼应勿缓,出门问路须恭敬。
9.《千字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0.《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悌忠信为本。
1、《劝报亲恩篇》——清代佚名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译文: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