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是它自出土后便有的名字。 出土后,它便有了“马踏飞燕”这个名字,很多人说这名字来自于郭沫若,起码有三种说法:
1、郭沫若说:1971年,郭沫若去兰州参观,将其定名为“马踏飞燕”。这应该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
2、民间流传说:经郭沫若先生鉴定,命名为“铜奔马”,同时因其三足腾空,在后足踏在一只飞鸟的悲伤,又有人称之为“马踏飞燕”。
3、官方起名说:1970年6月该铸像被调往甘肃省博物馆作为出土珍贵文物收藏时,即以“马踏飞燕”的名称登记收藏入库。 后来,学术界也渐渐有了争议,而争议的重点就在于:马蹄下的鸟,真的是飞燕吗。“飞燕说”得到了很多人的否定,最基本从外型上来讲,燕尾应该是分叉的,而这件铸像的马蹄下的鸟尾却呈楔形,那显然不是燕子。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不是飞燕,又怎么能叫马踏飞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