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文化? 文化(Culture)意思是栽培、教养。文化一词先是指个体的向善及有教养,而后指民族愿望或理想的实现。正是文化,才使得我们与我们的近亲区别开来进化为人类。 文化是人类强有力的生存工具,但又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现象。
现在,多数采用的文化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切非纯自然的东西都可称为文化。狭义的文化是仅指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知识的学习、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本属精神领域的范畴,比如,“没文化,真可怕”,“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他是文化人”等语境中含义。而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比如,服装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青铜文化等。 文化是无形的,就像灵魂、生命、智慧一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存在和能量,但是由于它无形,所以只有附着在一个物体上,或者通过直观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才能感知它。这点给人们的表述带来了难度。
因此,我们就要通过一些“文化”的用词语境,来理解文化的含义。这也是我们理解某些词语的通常方法。结合语境,服装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节日文化等,就可以理解为是穿衣习惯、饮食习惯、喝酒习惯、节日风俗等。从语境中来理解,文化实际上就可以理解为是做事的习惯方式,习惯做法,就是习惯怎么做。 我认为文化是:
1.文化是传统,是习惯,而非一时一刻的做法。文化是长时间形成、积淀并传承下来的。 2.文化与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文化差异的实质就是习惯做法不同。首先是,由于不同群体所处环境不同和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做法也必须不同。例如处在热带的人需要减暑,而处在寒带的人需要保温,他们的服装文化就会出现极大的差异;其次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以婚礼仪式为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做法差异就很大,所以文化一定是多元的。
3.文化是习以为常的,是不自觉的。如同人呼吸氧气一样,只有在人们缺氧时,才会突然感到氧气的重要。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的许多方面都视为当然,只是在与异文化接触时,才会感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具有强大的动力。文化可比作是心灵的软件,也就是说文化支配着人的行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的文化所规定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是在一定的文化约束之中。例如:为什么中国人过年的时候,无论怎样辛苦,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这就是文化的强大动力。
5.进入不同的群体,我们要符合群体文化,才能好好生存。作为个体从一种文化进入到另一种文化如果想要融入,那就需要主动适应,就要按照习惯做事。即通常所说的 “入乡随俗”。 6.群体中的领导者对群体文化有强大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古有“母仪天下”之词,说的就是皇后是天下女人之表率、典范。领导者的表率和典范,它象无声的命令影响着带动着整个群体。 2、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文化与社会并不相同,文化是后天性的行为方式与观念的复合体,而社会则是指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群体。人类并不是拥有社会的唯一动物,就人类来说社会就是不同的人群,彼此直接或间接互动。此外,生活于人类社会中的人们,通常认为他们自己的社会在共同传统和期望方面,有别于其他社会。 虽然人类社会与文化并非同一概念,但它们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因为文化是在社会条件下创造并传递的。
文化不是单独个人的产物,是人们彼此互动、联系不断进化的产物。若脱离人们的互动,则毫无意义。 众所周知,社会是个大染缸,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那些都市化的奢侈腐华、金迷纸醉的生活更是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的人往往都难逃三种可能, 第一种就是彻底沉沦,完全成为社会的同化物品,低俗而卑微; 第二种,就是那种高山仰止的世外高人,完全出世而居; 第三种,能够在世俗和自我之间找到一个很巧妙的平衡点,来保持这种很玄妙的关系。
做个比喻,文化就像是一净化器,若社会能够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有很好的制衡点,而且你若能好好领悟到文化其中的精髓,那么,你在社会之中所沾染的谄媚、低俗与市侩就能慢慢的被你自身的文化修养所中和、所净化。那么,你也可以正真的做到大隐隐于市的人生境界,就能够在那种随波逐流的大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本心,而不会沉沦,慢慢,当这种人成为社会的主流之后,那么,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的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社会才会是真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