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悲伤的是,很多人在看了小说以后,居然并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而是在字缝中找帝王心术和厚黑学的痕迹。这就好像在一部反扒的报告中找寻偷窃的技巧。甚至有些人还把这
二月河的最大讽刺了——他在书中讽刺批判的那些人,恰恰是他最大的一个读者群,这些人非但没有从他的作品中感到一丝一毫的惭愧,相反,他们却从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甚至搞起了二次营销。更有一批人以此为依据,把二月河打成了维护封建帝制,为帝王暴君树碑立传的御用文人加以批判,又蹭了一波热度。至于老先生究竟要表达什么,谁知道去了!
这就是二月河的这些小说长盛不衰的秘诀,就跟《红楼梦》一样,读者看到最后,发现自己就在书里,书中既是现实,现实也在书中。只可惜《红楼梦》也好《雍正皇帝》也罢,结局都不是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