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谁提出来的)

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谁提出来的)

更新时间:2025-04-29 04:33:50

传统货币数量论与现代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认为在货币数量变动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的理论。

核心思想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主要内容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 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

重要性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是一个经过了“实证”的理论。

它的“可接受性”或“正确性”至今还有大量的争辩之声,在现代社会里,它的“有用性”则几乎没有多

么大的争议。

货币理论史上有一个直观易懂却又争论不休的理论,这就是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有古典论和现代之分。

古典论认为,货币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货币数量多了,商品价格就上升;货币数量少了,商品价格下降。在这种货币数量理论里,货币只是一种工具,人们得到这种工具就会到市场上去购买商品。得到货币数量多,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就多,商品价格上涨;得到的货币数量少,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少,商品价格就下降。

由于这种理论有许多生活的直观经验支持,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具体讲,货币数量多了,首先是人们的收入多了,人们可能保留一些货币,也可能使用一些货币去购买商品,这并不一定带来商品价格上升;同样货币数量少了,人们也可能动用原来的货币“资产”,保持原有购买力,或是减少对商品的购买,它可能带来商品价格下降,也可能并不影响商品价格。

这种理论仔细地思考起来,同样有生活直观经验支持,如发到手中的货币工资,只有一部分会用去购买东西,另一部分会留存起来,因理解起来也不困难。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