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傲骨梅无仰面花出自哪首古诗(戴盔披甲舞长须出自哪首古诗)

傲骨梅无仰面花出自哪首古诗(戴盔披甲舞长须出自哪首古诗)

更新时间:2025-04-29 15:07:27

傲骨梅无仰面花出自哪首古诗

这个不是出自古诗,而是出自清朝郑燮写的一副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上联“有低头叶”,指竹不倨傲自矜,虚心有节。下联“无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气品格。梅花开在寒冬,所以说傲骨寒梅。代表了不畏强权的人不会溜须拍马,曲意逢迎。

这副对联主要是以拟人的形式讲述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高傲自大。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选自:郑燮题《竹梅图》低头叶:指竹叶叶尖下垂。 仰面花:指梅花花蕊不上仰。

这副对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既是一种用某种知觉或想象的图象标示或暗示某种不可见的意蕴的艺术手法,又是指一种文艺作品与欣赏者的联系方式。象征联系的建立是以结构特征的相符度为基础的,而不求质的完全契合。比如,松树与豪情,竹与正直的人格具有不同的质,但松树的壮阔、伟岸的形象与豪情的特征相似,竹的笔直凌霄的形态与人格正直在结构特征上相对应,于是人们就常用松树象征豪情,用竹象征正直的人格,因此,象征是一种异质同构的联系方式。古人在文艺作品中最善用象征手法将事物人格化加以赞扬或贬斥,比如赞竹有虚心、梅有傲骨、兰有君子之高风等。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