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信最有名的评价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出身前半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后遇萧何推荐给刘邦才正式开启了自己牛逼的一生,奈何情商太低,居功自傲,不懂得功高盖主就是祸。后背萧何骗进宫中为吕后所杀。总观韩信一生也确实是够辉煌了,死后更是为后世所赞,流芳千古。
我相信不少人都听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而这句话在很多电视剧、电影中被用到。现在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某一个人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韩信是楚汉时期的名将、军事家,韩信用兵的智谋被后人学习了很多。这么会用兵的将领为什么还会失败呢?让韩信失败的人就是萧何,同时也是他让韩信取得成功。
韩信由楚归汉,不曾被重用
韩信早期是跟随过项梁的,当时参与了反秦的战争。在项梁阵亡,他本来是归属到了项羽这边的。当时的韩信也曾多次的为项目出谋划策,但是没有得到过项羽的认可过。后来刘邦成为汉王时,韩信又归属到了刘邦这里。
在韩信追随刘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灰心了。当时韩信做了个管粮仓的小吏,但是在军界又没有立下战绩,导致他一直得不到刘邦的重视。毕竟曾经跟随过多个主公,最重要的是都不曾被得到重用。
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成功在于萧何
于是在明月当头照的一天,韩信彻底心灰意冷了,他准备离开汉营,这个时候正巧被萧何知道了,于是当时得知这件事的萧何就骑马就去追韩信。当然这样的消息也不多久就传到刘邦的耳中,当时刘邦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的将领跑了,萧何不去追跑了个管粮仓的小吏。缺亲自骑马去追回?
当时正是萧何对刘邦说了一句:“其他的将领我不去追,是因为不值得我去追,但是韩信缺不一样,像他这样的人天底下再找不出第二个来,大王要是想得天下,就必须靠韩信来辅助大王完成大业。”经过萧何和刘邦做下思想工作,刘邦同意封韩信做大将军,萧何也费了好大力气才追回韩信。
之后韩信百战百胜,攻下诸多城池。最后还在九里山那里,设下了十面埋伏,将当时的西楚霸王项羽给打败了,导致项羽乌江自刎。韩信能够在战争史上,取得多次的成功的成就和杰作,就和萧何推荐刘邦用韩信这一点离不开的。这足够说明韩信能够施展出自己的才华,能够取得那么多成功,全在于萧何的大力推荐。
韩信因手握重兵,刘邦为之担忧
韩信在取得多次战争成功之后,后来帮助刘邦产出了齐国,韩信被刘邦封做齐王。但是刘邦知道,韩信一直就是大将军手握重兵。现在更加封王,要是造反的话,或许会成为最大的对手。当然了一个做手下的臣子,作为一国之君多少会担忧的。所以,在后面韩信处理很多国家大事时,刘邦在一定程度上节制了韩信。
刘邦平天下,韩信被夺兵权,受封为楚王
韩信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完成得到天下的大业。但是刘邦一直就担心韩信兵权很重,所以尽管天下统一了,刘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同时还封韩信为楚王。尽管韩信做了楚王,但是一个没有了兵权的楚王,等于是遭到了冷漠的对待。韩信同时担心,现在天下太平了,自己却被夺了兵权,指不定哪天会被杀头。
韩信挑唆陈豨造反,终被萧何设计斩杀,韩信失败在于萧何
当时的韩信很失落,仿佛又和之前一样得不到重视了。某一天,陈豨到韩信家里来做客拜访,陈豨其实很佩服韩信的才能,想和他做朋友。于是韩信就和陈豨暗地里串通一气,想借机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被自家家奴告发。当时吕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把萧何给叫了过来。并说:“韩信是你当时多次向大王推荐的,现在却要造反了。你自己说现在该怎么办吧?”。
萧何一直以来对于刘邦就是忠心耿耿,他心里也知道现在天下太平了。对于军事上韩信的用处的确也没有当时的那种需求了,现在还造反了。他作为刘邦的忠臣不得不设计将韩信拿下,并吕后安排的人马直接斩杀。
韩信的失败也是在于萧何的,萧何不设计他人不一定有计谋可以斗得过韩信。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当然了,韩信自己起了贪恋,希望自己有更大的权力。若不是因为韩信自身贪权,也不至于导致最后的结果这么凄惨了。
最后小编总结一下,说实话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可能真的是由于某一个人。但是,倘若自己成功之后,做的都是不威胁到他人的事情。小编觉得,失败或许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