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老舍通过 骆驼祥子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完骆驼祥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老舍通过 骆驼祥子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完骆驼祥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更新时间:2025-05-02 08:25:11

老舍通过 骆驼祥子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骆驼祥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一定要有个奋斗目标,而且是万万不可以丢掉的,如果失去它,人就会堕落下去,最后变成个废人。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骆驼祥子》中祥子因为侦探身无分文之后,文中说了一句话,讲得是:他顾体面,要强,忠实,义气;都没一点用处,因为有条“狗”命! 这些是祥子的优点,但是祥子也是有他的缺点的。比如说他没主意、不会说话、胆小懦弱,其中比较要害的一点是没有主意。 你看他是乡下来的,保留着乡下的习惯,比如他被虎妞从曹宅里面揪出来的时候,他就蹲在地上。所以他的心里也保留着一些愚昧和无知,这也是导致他生存状况愈加困顿的罪魁祸首。 你看他的思想,他还觉得拉车是世界上再好不过的活,他情愿干一辈子拉车,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买一辆车,然后一直拉着。当祥子手中有一点钱,高妈想要拉扯祥子一把的时候,祥子就觉得钱还是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最靠谱。 高妈反复劝说,苦口婆心地教育祥子,但是祥子的心就像是秤砣一样,铁了心不改主意。 你说人的意识要是迂腐、固话和无知到这个地步,一个人的境遇还能够有所改观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事。 祥子破产的真正原因是他在关键的路口不知不和抉择,你看他守曹家时,不敢一个人在院子里面呆着。翻墙头,然后去找隔壁老程拿主意。 祥子最后一段春天的来临,是因为曹先生还在,可以在文中看到祥子未知到这个消息时的惶恐,以及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内心的兴奋与惊喜。 曹先生不仅在,而且愿意给他提供一份轻松、安定和受人尊重的工作的基础之上,祥子的第二春来了,上一次祥子是败给了最强大的敌人即性,但是祥子把这个原因推结给自己,这样祥子很灰心。 原本已经成功的祥子,又一次被打败,而距离下一次摧毁,导火索已经燃地所剩无几了。就是祥子的不自立,他又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一个陌生人的身上,即小福子。 小福子和祥子之间并没有感情,因为他们只有两段接触。第一段还让虎妞大发雷霆,所以也倒台了。祥子竟然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个毫无感情人的身上,你说他能不输吗? 文中还对学生阮明做了描写,写的是他这个人白日做梦的事情。阮明这个人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急于做事,所以看轻学问,因为看轻学问,所以又滑向懒惰,但是他竟然可笑地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先进的啊,而且还想要捞得一些关系分。曹先生不给,他就埋怨报复曹先生,进而一步步地影响了祥子的生活。 这看似滑稽,实际上这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就像是烈酒,喝起来很过味。所以这也可以启示我们一个道理,愚昧不仅仅会危害自身,而且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不要觉得愚人在你眼前没事,说不定哪天就会毁了你。做人还是要远离愚蠢,不仅仅是思想,还有愚昧思想的践行者。 老舍先生的笔下对于心理描写很愿意去费笔墨,愿意把人物的心理具象化在纸张之上。这在《骆驼祥子》中反复出现。不同作家对于心理的描写是不同的,就拿上一本《故事新编》来说,鲁迅先生对于心理描写的方法可以说是影子法。 因为鲁迅先生并不是赤裸裸地把一个人的心,抖搂抖搂,把想法全部像倒豆子一样倒出来给你看,他是侧面描写人物的心理,所以叫做影子法。 有时候故事的丑陋也正是故事的美丽所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世界好的故事有看头吗,能看得下去吗?你也是好的,我也是好的,故事将一些起床刷牙洗脸吃饭穿衣的事情,你觉得这会好看吗? 当然不会,故事本就是浓缩和凝练的事实。所以要甜故事要比现实甜,要苦故事要和世界一样苦。故事中的苦处一般不会超越现实吧,因为没有人回去自觉地想到一些苦事,而且现实中的苦事,要远比想象到的更加残忍。这当然也就成为了作家们笔下生花的原因。 老舍先生的场面描写我给一百分。老舍先生写到一些极端的场景时的想象力可谓是丝丝入扣,能够给人以极为真切的场面感。像是看电影一样,这样很好。(详情请见十八章) 老舍先生关于雨水的描写我觉得是极为有趣的。老舍先生说: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这是老舍先生对于雨中韵味的别致理解,他在这句话之前就做了对比。一场雨后,穷人堆里多出了几个小贼,平添了几位妓女,更有些人下到了监狱里去,但是你看诗人就不一样,他们多半吟咏着荷珠与双虹。 所以说艺术性与美感是要付出几位昂贵的代价的,美丽是一种消费品。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女人的身上,更体现在生活的美感之中。美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听说西方中世纪的时候在艺术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诗人画家都是宫廷花了极大地价钱才养的起来的。 这也可以说是现代文明的一种象征。平时走在西门外到顺河公寓的这条三百米的小路上,寒风呼啸的时候我就心酸。前几天风很大很大,我走在路上很冷很冷,当我看到路边小吃摊上一位中年妇人青着脸颊,鼻子下面还挂着星点的清水。 嘴里面靠近着一弯黏糊糊白乎乎的素面条,眼中充满火热吃下去的时候,我的心里有多么的心酸吗?当我刚刚从灯火通明、热气蒸腾的图书馆里面走出来,看见寒风中一位妇人眼巴巴地吃着一碗稠乎乎的面条的震撼吗?那面条肯定是冷的呀! 当我放下自己的话语,不再和师长同学谈论文艺,谈论运动,从那种极为放松温和的情况下,抽离出来,看到这么残酷紧张的画面的感慨吗? 这就是老舍先生独具的慧眼,这也是生活带给人们深刻的体会,这也同样是作家独有的魅力。 一般来说小说里面不发议论,以下是老舍先生的议论,我觉得很有韵味,看不懂老舍先生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愚蠢与残忍是这里的一些现象;所以愚蠢,所以残忍,却另有原因。 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老舍先生在第二十章里面说祥子似乎看透了拉车的是怎么回事,这也是人们经过一段经历之后,人们心理的转变吧。在这里面祥子已经变得成熟了,这不仅是祥子本身的一种成长,也是作者对于情节的一种舒张,这样三紧一放,也更加符合阅读的节奏。 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这也是;老舍先生的一句议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能说祥子不成熟吗? 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这句议论就是祥子结局最好的评价了,看完除了唏嘘,好像没有剩下什么。就像是这部小说的结局一样,白白净净仿佛一场大雪白茫茫。 人生如戏,就像是一场闹剧。祥子最后也成了丑角儿。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