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拼音:yù)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1]。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2],古字形从㹜,从言,㹜为两犬相咬之形, “狱”表示以言论相互争斗,即诉讼、打官司。法官断案后,总有一方败诉,成为罪犯。罪犯就要判刑,入狱,所以“狱”字就引申为监狱、牢,也便有了地狱、冤狱、文字狱这些词。
狱,汉语常用字,读音yù,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时代。基本含义为监禁罪犯的地方:监狱;引申含义为罪案,官司:冤狱。
狱
獄 yù
〈动〉
狱,确也。——《说文》
而有狱讼者。——《周礼•大司徒》。注:「争罪曰狱。」
利用狱。——《易·噬嗑》
毋敢折狱。——《易·象上传》
以两剂禁民狱。——《周礼•大司徒》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诗·召南》。毛传:「狱,讼也。」
以两剂禁民狱。——《周礼》。郑玄注:「狱,谓相告以罪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