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温保湿,恒温环境饲养,比室温偏高一点最好,不要有明显温度波动。
2消毒,包括餐具和和环境消毒,毕竟病从口入,人为喂食很容易让雏鸟感染细菌,此时基本没有抵抗能力会死。
3少量多次饲喂,食水兼备,别傻乎乎的光喂干的,水喂多少掌握不好就喂半干半湿的料,比如调成粥糊装的饲料,小鸡膨化料或配方奶粉。
孵化出的小鸟其发育过程分为五个时期:绒羽期,针羽期,羽片前期,羽片后期,齐羽期等。饲养方法和食料种类也随发育阶段而变化。
1.绒羽期:出壳一周内的雏鸟,眼未睁开,全身披着在卵内已经形成的稀疏绒羽,头部勉强能抬起,还不能发出乞食声,食后即垂头而睡,这时期的雏鸟最难养,尤其刚出壳的2-3天雏鸟,切记不要惊吓。
如果发现这阶段成鸟不喂雏鸟,可采用人工喂雏。
人工喂雏的饲料是青菜泥占50%,熟蛋黄占40%,玉米粉和碗豆粉占10%,共同研磨均匀成稠浆状,用喂食的竹扦取少量饲料,轻轻敲击育雏窝,雏鸟即会抬头,张开嘴乞食,趁鸟张嘴时,迅速将食扦着入鸟的嘴中、喂食的动用要快而稳,稍慢鸟嘴就会闭合。喂食要逐个轮喂,不要遗漏。喂量以鸟的右颈部明显突出,鸟也不再张嘴为止。一天需喂6-8次,第一次不晚于6:30,最后一次不早于19:00,一般每隔1.5小时左右就喂一次。具体还要看雏鸟的食欲、消化、精神状况、粪便情况等。如缺乏食欲还要适当调整,另喂一点葡萄糖水。
2.针羽期:出壳一周后的雏鸟,一般已睁开眼,开始长出羽轴,羽轴的顶端羽鞘未破,故雏鸟的体表长着蓝色光滑的针状物,俗称“引线毛”(引线即缝衣针”,这时期短,3-4天后羽轴顶羽鞘开裂,长出羽片。这时期雏鸟食欲开始旺盛,食量逐渐增加。饲料中要增加蛋壳粉或钙粉,以防发生软骨病。
人工饲喂的雏鸟可以每隔2-3小时喂1次,早上1次提前到6:00,最后1次不早于17:00。
3.飞羽前期:这时期从针羽的顶端有飞羽长出,形状似锅铲,故称“铲刀毛”,鸟体比绒羽期长大几倍,一般出壳12天后会爬高、行走。
人工饲喂的鸟3-4小时喂1次,早上6:00喂料,遇气温高时,喂料后再适量喂些清水。
4.飞羽后期:这时期雏鸟的羽毛除尾羽较短外,身体的其它部分已被羽毛覆盖,但仍有少量绒羽露在正羽的外面,尤其头部更为明显。这时期出壳25-30天的雏鸟,可以离巢上笼饲养,笼内置食缸、水缸,除每天人工辅助喂几次食外,逐渐训练鸟儿采食,硬料可以增加,多喂谷子,稗草籽和增加适当的蛋米。每日可喂1片油菜叶,以增加维生素、纤维质。
5.齐羽期:雏鸟经过6-7周的饲养羽毛完全长齐,已经可飞翔,体格健壮,但羽色不如成鸟鲜艳,由于发育还有完全,还须认真饲喂。
食物的话宠物市场的带壳小米和深色的籽壳1:1混合,快吃完就加满。每周放几个人吃剩的水果,比如苹果、桃子、西瓜皮,如果没有则可以放洗干净的蔬菜(一般不放蔬菜,担心农药)。
饮用水要保持干净,有时鹦鹉会在里面洗澡,如果粪便掉进去了他们就不会喝水、洗澡了,不利于健康。
底下的盘子可以垫看过的报纸,容易打扫。一般一周打扫一次就可以了。
笼子顶部盖一块毛巾,这样对鹦鹉的眼睛有好处,长时间光照不利于它们眼睛的健康(容易老化)。
平时不要过多地打扰它们,尽量放在室外(例如我放在阳台外面钉的花台上)。
变天时收进室内来,冬天过冷时放进暖气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