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大吵大闹、情绪失控时,父母不能以硬碰硬,过激反应,否则只会激化矛盾,导致小孩与父母大吵起来,闹着不可开交。父母的正确做法是,要尽量平复心情,冷静下来,不要与小孩发生正面冲突,过会等小孩心情平复下来,再与小孩聊聊,开导开导,让小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其改正。
2、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在孩子的教育中,批评在所难免,也很有必要,但是父母也要注意一点批评的程度及范围。批评孩子是,更多的要就事论事,而不能因一件事而一股脑儿倒出一大推事,对小孩进行批评教育,亦或者是批评带有一定的人格否定,如“你这个笨蛋!”等,容易让小孩误解,认为父母不满的并非是他做的某一件事,而是他这个人,容易对父母产生一种偏见,也不利于和谐亲子关系建立。
3、当顾问,不要当领导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建议者,而非高高在上的决策者。没有孩子总喜欢父母以命令的口气与自己说话,这也容易让小孩产生抵触心理,更不容易对父母敞开心扉,会阻碍父母与小孩的沟通、交流。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小孩交流的语气,给小孩的意见也尽量以建议为主,这样小孩也更能接受,更能倾听进去,反而更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效果。
4、尊重小孩隐私
一些父母认为,小孩是自己的,因此自己有权知道小孩的一切,而且自己多了解一些小孩,也能够给小孩最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即使是很小的小孩,都有自己的隐私,而且每个小孩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趋向,因此,父母不要去碰触小孩内心的这根红线,免得激起小孩的抵触心理,让小孩对父母产生防范意识和抵触心理,反而得不偿失。
1.求同存异法则,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观点。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也要耐心地解释。

2.榜样法则,言传身教事半功倍。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社会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比如,上了幼儿园之后宝宝会有更多的新朋友,去游乐场兴趣班等也可以结交一些趣味相投的朋友,我们家宝宝去了艾乐幼儿园之后交了很多的新朋友,整个人都变开朗起来了,还学会了很多生活小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