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江东六郡指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吴郡富春孙氏孙坚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任长沙太守,拥兵自居,成为割据首领。孙坚长子孙策,年轻有为,领其父部下千余人,渡江削平江东,占据江东六郡而被封为吴侯。孙坚次子孙权,秉承父兄遗志,在周瑜、张昭等一批士族豪强的支持下,稳定江东局势,战败曹操、刘备,于公元229年称帝,定国号为吴,成为三国鼎立中的吴国。
广义的江东:因长江在自金陵至九江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又因古人以东为左,位于长江之东,故又称“江左”。三国时江东是孙吴政权的属地,所以也有把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都叫“江东”。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属于今天的扬州。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江之东地区称为“江东”。江东素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 历史变迁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江表,又因位于长江之东,所以又称“江东”。晋、南朝之时,称江东为“江左”。唐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唐后期专称江东为“江南”。三国时江东是孙吴政权的属地,所以也有把孙吴统治的全部地区都叫“江东”。